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陈芳

摘要:部编版小学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一年级识字教学要重在趣味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利用汉字的演变历史,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归类识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读写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家校联手,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一年级

只有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识字教学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循序渐进,养成积极、主动的识字习惯。

一、趣味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小学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识字教学的趣味 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识字效果。例如,学习 课文《画》时,教师可利用口诀“左边口,右边斤,大家 认真听”,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很容易记住“听”字。如在学习《动物儿歌》中的“迷”字时,教师可打字谜“小小一粒米,有点小脾气;赌气把家离,不知去哪里”。又如《荷叶圆圆》中,有的学生总把“鱼”字写错教师可以运用联想法讲述“鱼”字:“斜刀头”是鱼头,“田”是鱼身,最后一笔长横是鱼尾巴,这样讲解后学生就不再写错了。再如,《小猴子下山》中的“掰”字教师可以示范掰的动作:两手一分就是掰字,用双手 把一物一分为二。趣味识字教学,不仅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 记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二、利用汉字的演变历史,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部编版教材强调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渗透字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记忆汉字。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大量的象形文字,如日、月、水、鸟、木等。象形字是从图画变化而来的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教师可以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演变图片,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汉字演变过程,在图文并茂的情况下记忆汉字。一年级语文下册《彩虹》一文中,很多学生容易把“彩虹”的“虹”字写成“红”字。甲骨文中的“虹”字形状犹如身子弯曲的长虫,从天上来到人间饮水的动物一样,所以“虹”字是以表示昆虫或动物通称的“虫”字作为部首。学生了解“虹”字的演变历史,更容易理解字形字义。

三、归类识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汉字归类识记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不仅可以从汉字的平舌、翘舌、前鼻、后鼻方面进行归类,还可以从汉字的偏旁、结构等方面进行归类,探寻字与字之间的异同点,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汉字,扩大识字量。一年级下册大多数都是合体字,有些合体字的一部分是已学过的独体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来记忆这类汉字。例如,在学习《小青蛙》一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清、晴、睛、情、请”,这些形声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青”字。教师也可以利用偏旁相同进行归纳总结。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识字加油站”中的如“脖、臂、肚、腿、脚”,这些字都有“月字旁”。偏旁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在学习偏旁的时候不妨追根溯源,思考偏旁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通过小篆的写法,可以观察到“月”字更像块肉,因此“月”字作为偏旁其中的一种含义与身体部位有关,加深学生对这个偏旁的理解与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次拓展至其他字,如“膀、臂、腹、腰”等。同样的方法,在学习《动物儿歌》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生字“蜻、蜓、蚂、蚁、蜘、蛛”等都带有“虫字旁”,并且都是形声字。“虫”字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虫”字更像是一条具有三角头的蛇,后来“虫”字泛指昆虫或动物。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浏览识字表,找出具有相同偏旁的字,为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提供思路。归类识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四、读写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汉字是不能孤立存在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读写相结合,在阅读与写话中发展学生识字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资源“快乐书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字形、字义,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发展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从课文《咕咚》《小壁虎借尾巴》开始不再是全文注音,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想办法去认识生字,理解字义。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经典诵读篇目,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朗读与背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断增加识字量。在学生对文字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重视运用文字,可以通过看图写话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每星期进行一次看图写话,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画,并且出示相关的提示词,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进行写话。写话过程中遇到学过的字,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问:“这个字在哪一课学过?”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对于个别不认识的字,教师要适当进行方法指导,有效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五、家校联手,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识字习惯

汉字随处可见,教学楼内、操场上、路牌、超市内的汉字,都是学习汉字的好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楼内展板、教学楼外标语、走廊内的温馨提示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也可以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认识生活中的常用汉字,教育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汉字。一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音序查字法”的学习,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拼音查字的方法去学习生字,在理解记忆汉字的基础上,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生活中,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识字机会,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认识汉字,运用汉字,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习惯。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协助学生课余搜集有趣的识字材料,提高家长对学生识字教学的重视,在校定期开展“识字大会”,鼓励分享识字方法,发现汉字背后的秘密,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养成主动、自觉的识字习惯。

 

 

 

陈芳.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