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巧识字,营造教学趣课堂

——小学语文低段生活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留下小学袁云丽

[摘要]识字教学是我国文化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打好识字基础,才能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阅读与习作。但识字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任务,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无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如何提高小学低段语文识字的趣味性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一、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识字和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

重点。学生随着年段上升教师就会发现学生错别字百出,同音字和形近字很难区分;结构较难的字不会写,爱用拼音来帮助习作。这样的状况,总归到底是在低段识字时没有掌握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趣味识字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识字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肩负起这一责任,因此,教师开发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趣为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三、课堂趣味识字的主要策略

(一)图解识字法(象形识字法)

对许多低段学生来说,识字是一件较为困难且要坚持的事。在学习的过程中,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而图解识字法是指利用图画(简笔画、贴画等)帮助学生识字字形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使用于象形字,也成为象形识字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字音、字形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201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上册“识字”第五单元第7课《大小多少》中的“牛”外,教师还可以将短跑、接力跑、耐力跑等进行训练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争取在强化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也能形成系统的田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融入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和体能素质

要想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仅凭课内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创新,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引入合理的训练内容,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低年级小学生为例,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因此,广大教师除了要进行应有的教学活动以外,还可以引入其他训练内容,比如柔韧性练习、肺活量练习等,以此作为强化学生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有效前提,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当然,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其他项目训练掌握丰富的田径技能,这对实现学生技能和体能的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三)给予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指导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争取在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理特征作为指导依据,结合学生的性别、年龄、身高等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以便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作为指导依据,针对学生的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显著提升。例如:针对力量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强跑跳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针对速度不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强短跑指导,以此强化学生的爆发力,等等。

综上所述,田径项目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该项目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跑跳能力、对抗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等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广大体育教育者必须要充分发挥田径项目的特征优势,加强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不断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课程与教学Kechengyujiaoxue

甲骨文字形,字形像牛头部的 线描,突出了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字形状,以及向两侧弧形伸出的一对 尖角。形象具体,学生易学。

再如: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弯曲的手柄,像一把斧子。有很多与“斤”有关的生字,如:乒、乓、兵。“乒、乓”分别是左手、右手、双手持斧子敲击木头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兵”双手持武器进行战争,同样非常形象。

(二)“拼玩”识字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拼玩’识字法”建立在“拼玩”基础上,低段孩子有意注意时间有限,无意注意占主导。“拼玩”识字结合“脑、口、手、心”四维一体,找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结合点,识字更有效率。

我进行一年级下册《复习大闯关》中处理如下:

1.偏旁、独体字块自由组合(强化偏旁教学)

师:今天跟着老师坐上“拼玩”小火车,我们去识字乐园。首先我们 来到第一站“加一加”。

大屏幕出示:口、日、心、扌、氵、艹

师:这些偏旁我们都很熟悉,能和哪些字组成新的字呢?让我们一起动动手来加一加吧!

师:选取低段独立字块(可、月、十、少、每、亡、巴、化、田、古、立、胡、昌、马)

生:日+月=明、木+果=棵……生:自由搭配。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这些都是你们搭配成的生字,有:叶、吵、吧、唱、吗、明、忘、思、抄、把、拉、海、泣、苗、苦)

师:你们看,6个偏旁和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更多的新字,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运用组合法。

2.部件相同组合(形声字)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青”,和组内同学讨论,能和哪些偏旁组合成新字?

生:清、情、请、晴、情、睛。

师:你们看,清澈的河水(板书),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请你们按照我这样的方式来说一说。

1:人要用嘴巴表达,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变成了“请”。

2:与心情有关,所以加上“竖心旁”,知道了“情”与心情有关。

师:这样的字,右边的部分代表这个字的读音,左边的部分代表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在我们身边,形声字还有好多,你们能来说说吗?

生:娃、蛙、渔、问……

汉字有它的独特的规律,在教学中只要遵循规律,在低段教学中突出识字的重点。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识字规律,所表达的都是同类事物。掌握作为形旁用于表意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能力。进而可以“无师自通”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大量的形声字。

(三)比较识字法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汪潮老师曾说过:“比较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在一次识字教学展示活动中,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假如》一课,魏丽君老师这样处理,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断:

师:这里有两个生字宝宝,分别是“食”、“良”,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食”比“良”多了一个“人字头”。

2:我发现“食”和“良”分别是上下结构和独体字。

3:我发现“粮”的最后一笔是“长点”,而“良”的最后一笔是“捺”。

师:是的,一个字不可能有两笔捺。教师示范写。

用比较法识字,学生能轻松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心把相近或相关的汉字放在一起让学生有效辨认,找不同点和相同点,增强记忆。比较识字法对汉字进行比较之后清晰地明白两者之间笔画、部首等差异,能有效减少错别字产生。

四、运用趣味性识字的反思

(一)落实识字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个加强”:加强汉语拼音教学、促进识字教学;加强基本的笔画和部首教学;教给两种查字典的方法,促进识字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一个汉字要做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用”才算真正认识了这个汉字。趣味性识字法使这样固定的识记教学模式更为新颖、有趣。主动学习识字的过程方法,充分运用汉字的规律进行有效识字,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散学习负担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识字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如此高的识字量,凸显了趣味识字法的重要性。

如果按照以前的读书方式,一味地进行抄、读、写,未免学习压力太大,影响识字的积极性。低段学生缺乏主动识别汉字的能力,想识别字形相近的生字对于他们而言显得非常困难。趣味识字将繁琐的识字,变得轻松、快乐,并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分散了学生学习的学业负担。

(三)构建一套独特的识字结构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识字方法要生动、有趣,去努力吸引学生,如果教法不行,影响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就适得其反了。趣味识字是一种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教师应熟练掌握趣味识字法,并且大胆去开创更富趣味的识字教学法,形成一套独特、具有自身魅力的趣味识字课堂。

 

 

云丽.利用生活巧识字,营造教学趣课堂[J].课程与教学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