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让特教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张伟
[摘要]特教学生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语言文字符号的辨认速度慢,语义组合的理解有困难。所以,要在语文课堂中,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特教学生也能易于接受。
[关键词]识字教学趣味方法
识字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生活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且将“识字与写字”确定为第二学习领域目标,要求学生要“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能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例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小区名、医院、车站站牌、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常用文字)”。由此可见,认识汉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地融入到生活中,从而开拓思维,丰富见闻。
由于特教学生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语言文字符号的辨认速度慢,语义组合的理解有困难。所以,要在特教语文课堂中,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特教学生也能易于接受。
一、猜谜识字法
顾名思义,就是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部件之间有一定联系的生字。例如:“左边绿,右边红,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指的是生字“秋”;“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形象地刻画出了生字“蒜”的特点等。猜字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大家在“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二、口诀识字法
由于特教学生的理解力差,如果在识字过程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创编简单生动、朗朗上口的小口诀,让学生的形象记忆与图像符号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朋”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创编口诀“两个月亮交朋友”。学习“峡”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创编口诀“山山之间夹峡谷”。学习“喜”这个生字的时候,可以创编口诀“十个小豆豆,装进嘴巴里,心里喜滋滋”。学生记住了口诀,也就学会了生字,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故事识字法
有趣的故事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过程中,能把生字融入到故事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几个生字一起编入故事,也可以用故事把生字里的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生字“呆”的时候,教师可以创编故事:“有人张着大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也不动,原来这个人在发呆啊。”在学习生字“清、晴”的时候,我们可以创编故事:“有个小孩叫小青,小青喜欢交朋友。小青和太阳交朋友,于是天气变得很晴朗。小青和河水交朋友,于是河水变得很清澈。小青还可以和谁交朋友呢?请同学们自己来创编一下。”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沉浸其中,从而更好地掌握识字内容。
四、字源识字法
在《趣味汉字字典》中曾提到:“一个个汉字,就是幅幅生动展现古人生活的风俗画,在这画卷里脉脉流淌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潜流。”由此可见,每一个汉字都凝结着前人的智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也是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例如,在学习“男”这个生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的“田”字代表了土地,而下面的“力”则代表了力量。古代社会崇尚男耕女织,有力量的男人通过去田地里劳动才能收获庄稼,因而“男”字也就由此产生了。通过教师这样解释,学生不仅能记住这个“男”字的字形,而且也了解了“男”字的汉字文化背景,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汉字文化的情感。
五、合作识字法
合作识字是让学生与同伴合作进行学习的一种识字方式,同伴之间共同参与学习、相互监督,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而合作识字的学习方式,恰恰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自主的学习空间,同伴之间通过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潜能。例如:教师出示“日”字,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日”字如何加一笔、减一笔变成新字?学生通过集思广益,认识了生字“田”“白”“目”“口”“甲”等。
此外,游戏识字法、多媒体识字法、归类识字法、工具书识字法等也是教学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文字为学习、生活服务。作为特教语文教师,我们面对的学生残疾类型、智力程度千差万别,教师应在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特教学生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打好识字的根基,为学习其他学科开辟前提,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