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游戏教学策略
梁焱
[摘要]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前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趣味识字游戏教学,将推动识字教学的变革与创新,使课堂在“寓教于乐”理念的引领下充满生机与活力,全面贯彻“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原则。本文在阐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游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探寻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助力学生高效识字。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游戏教学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语文新课标中唯一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明确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颁布,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成为众多一线教育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删繁就简、创新教学,采用契合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及认知特点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化教学形式便成为开启趣味识字的重要“锚点”。对此,教师要优化趣味识字游戏教学模式,以行之有效的手段推动学生高效识字。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游戏教学原则
(一)兴趣为先原则
“双减”背景下,趣味识字游戏教学首先应遵循兴趣为先原则。游戏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能动性,它是开启趣味识字的“钥匙”。因此,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所设计的识字游戏必须紧扣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够调动学生的内驱动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识字需求。只有这样,识字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真正构建起趣味识字教学课堂。
(二)形式多样原则
趣味识字游戏教学的实施还需遵循形式多样原则。这意味着游戏的内容应丰富新颖,游戏的形式应创意多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识字需求,为趣味识字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倘若游戏教学的形式单一、固化,即使游戏是学生喜爱的,长久面对同一类型的游戏也会使
学生的兴趣逐渐消磨殆尽。所以,游戏教学的形式要多元多样,让识字课堂充满活力与创造性,真正发挥出游戏教学的价值。
(三)寓教于乐原则
趣味识字游戏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服务于教学。教师应遵循寓教于乐原则,在开展游戏教学时,要将识字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而不能简单地将游戏带入课堂,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师要明晰识字教学的重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大胆创新、多维考量,设计涵盖识字教学目标的游戏活动,使识字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习得汉字知识、掌握识字技能便水到渠成,整个识字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游戏教学策略
(一)设计图画式游戏,理解构字特点
图画式游戏主要以看图识字、绘画识字等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对文字类事物敏感度较低,若直接呈现汉字,很难激发其识字兴趣。对此,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爱绘画及以直观思维思考事物的特点,设计图画式游戏,启发学生基于图画分析汉字构字特点,感悟汉字形体美,领会汉字造字规律,增强探寻汉字本源、解析汉字内核的兴趣与能动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本教材为例,在教学《日月水火》时,教师应明确识字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准确识读“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生字,初步理解象形字特点,能运用象形字思维方式认识简单新汉字。课本配有八幅插图,分别展示了这八个字的古代象形字和现代汉字,通过图文结合揭示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字—形—图”三者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感悟象形字造字规律。教师可依据此重点设计图画式游戏,让学生在趣味化游戏识字活动中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具体游戏如下。
1.看图识字游戏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为学生呈现所教授八个字的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思索它像生活中的什么,再猜测这一图画表示的汉字,以“竞猜抢答”形式完成游戏。比如,教师呈现“水”的图画时,学生仔细观看并猜测。学生识别时,教师要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识别理由。如学生表述:“左右两边表示丰富的水源,中间表示水流动的方向,所以这是‘水’字。”学生受游戏情境影响,拓展联想,依据图形自行阐述汉字结构特点,潜移默化地将图画与汉字联系起来,能够更直观、具体地了解了汉字起源以及象形字构字特点。
2.绘画汉字游戏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看图识字游戏后,还可开展绘画汉字游戏,即让学生联系美术学科知识,运用绘画技能,依据自己对汉字构字特点的理解,绘画富有个性化的汉字图画,最后参与评比,看谁绘画的汉字更生动形象。比如,有学生在绘画“火”字时,先绘画自己认知中火焰燃烧的场景(见图1),后绘制了甲骨文的“火”字,最后创意联想,绘画了自己心中“火”的形象(见图2),完成了对汉字的艺术化创作,既用图画表现了汉字的形体美,也展现了汉字字义,更深一层地领悟了汉字构字特点。
如图所示,教师在让学生理解构字特点时,设计了看图识字及绘画汉字等图画式游戏。这类游戏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开放性,能驱动学生基于图画合理想象,且能联结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实现对汉字构字特点的多维、细致表述。这样一来,学生识字的过程极具趣味性、创意性,以开启唱和式游戏,让学生在趣味化的音乐唱游活动中感悟汉字的音韵特点,明晰汉字音律组合的规律。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本教材为例,在教学《小青蛙》时,需要学生正确区分“清、晴、青、情、请”等汉字。这些汉字的发音都以“qing”的形式呈现,只是声调不同,且不同的汉字表达的字义也不同。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融合音乐学科内容,结合简单的音乐节奏,将这些字组词、组句,改成不同的歌曲。最后各小组分别歌唱,评选出最优美的歌曲。这一游戏便是以歌唱为基础,让学生从字义、发声等方面构字组词,创意编排汉字组合,做到创意化识字。
如上,教师设计的说唱式游戏让学生将不同的汉字组合通过“说”的形式展现,拓宽了汉字认知视野,即从不同的模块与方向出发分析汉字之间的关联,感受汉字包容性、联结性强的特点。学生在这一类型的游戏中,也将不断丰富汉字知识储备,以扎实的汉字知识基础带动创意识字,扩充汉字结构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应凸显趣味性。教师可借助游戏教学形式探寻趣味识字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教师需遵循兴趣为先、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原则,设计图画式游戏、表演类游戏、说唱式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游戏,辅助学生理解构字特点、加深字义理解、优化字词归类,让识字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识字水平不断提高,丰富汉字知识储备,为今后更高效地学习语文奠定坚实基础。
梁焱.“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游戏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