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路径研究

潘秀珍

摘要: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关注质的提升。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往往不够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趣味识字教学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将原本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对此,文章通过分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趣味化识字教学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趣味化识字教学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推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识字教学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趣味化识字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识字教学效率

趣味化的识字教学过程通过图片、游戏、故事、歌曲等多种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深化学生对于汉字的印象,加强学生抽象理论认知与直观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增强理解和记忆效果,提升识字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最终的教学成果,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趣味化识字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真正打造“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将汉字知识与多媒体技术、谜语、游戏、动画、故事、童谣等学生感兴趣的多元要素相结合,进而营造积极、互动、开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学生思维能力包括联想与想象、分析与比较、归纳与判断等多个方面,具体体现为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在趣味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文结合法、故事联想法、汉字规律法等,有效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思维、分析与归纳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趣味化识字教学路径

(一)图文结合法——强化学生知识印象

相较于抽象的文字符号,小学生对直观化、形象化的图像能产生更强烈的感知效果和更深刻的记忆。图文结合法是一种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教师利用板书、教学卡片、多媒体设备以及教材上的插图等工具,将生动形象的图像与抽象的文字相结合。这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互动,强化对汉字结构与读音的理解和记忆。这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印象,使他们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把握汉字的结构及内涵,同时增加识字的乐趣,提高识字效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单元为例,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口、耳、手、目、日、月、水、火”等汉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文结合法来深化学生对汉字的知识印象。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描述插图上的图案,从而

(二)字谜游戏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字谜是谜语的一种。字谜游戏法就是指教师通过设计与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相关的谜语,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汉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趣味化识字课堂中,字谜游戏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效果,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本课学生将学习“富、晃、蜡、烛、饿”等汉字。教师可以借助字谜游戏法,构建趣味化识字课堂,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引导学生分别猜测下列字谜的谜底分别对应哪些汉字,如“来日光临”“房中一口田”“我要吃饭”“火烧毛毛虫”等。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可以猜出:“来日光临”中一个“日”字和一个“光”字,加起来就是一个“晃”字;“房中一口田”即一个“宝字盖”下面分别有“一”“口”和“田”,加起来就是一个富人的“富”字;“我要吃饭”可以想做“饣”字旁加一个“我”字,就是“饿”字,这也与“饿”字的字义相对应;“火烧毛毛虫”即一个“火”字旁加一个“虫”字,所以谜底是蜡烛的“烛”字。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为猜对字谜的小组和学生给予一定表扬和鼓励,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满足感,进一步提升学生识字学习的积极性。

(三)故事联想法——发展学生联想思维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故事联想法也是一种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它指教师通过围绕生字讲解故事,或者引导学生依托汉字编创故事,进而将生字与生动的故事情境相关联,促使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方法。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借助故事联想法展开识字教学,有助于将枯燥、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生动、趣味的故事情境,进而深度契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巨人的花园》为例,本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拥有美丽花园的巨人,从不允许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到主动拆除围墙,与孩子们一同在花园中玩耍的故事。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认识“硕、允、砌、牌、禁、惩、踪、啸、拆”等汉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些汉字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编写有趣的小故事,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这些生字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如,学生可以通过接龙的形式编出以下故事:花园中长了一棵果树,树上结满了“硕”大的果实,花园的主人“砌”了一道围墙,不“允”许任何人走进他的花园,并且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入内,违者严‘惩’。”然而,果树上的果子还是不翼而飞了。有一天,花园的主人听到围墙下有走动的声音,他急忙跟“踪”过去,这才发现偷果子的是一个小男孩,他将偷来的果子给病床上的哥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生字,编创各种各样的故事,并鼓励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故事。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讲故事的学生充分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听故事的学生有效调动多重感官,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深化对于生字的记忆。

(四)汉字规律法——培养学生归纳思维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思维水平已经不再完全依赖于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推理能力也显著提高,并且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概括抽象的理论知识。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字规律法开展识字教学,即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律和词义特点,进一步探索和发掘汉字的内在联系及其深远价值,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归纳思维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第2课《树之歌》为例,本课学生将学习众多与“树”有关的汉字,如“杨”“梧”“桐”“松”“棉”“柏”“桦”“枫”等。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汉字中的字形规律,如“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相关,本节课所学的“木”字旁的汉字就大多代表一种树木,如杨树、松树、桦树等。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汉字造字规律中的“形声字”概念,即一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形旁”,与字的含义有关,另一部分叫做“声旁”,与字的读音有关。如“梧桐”的“桐”字由“木”和“同”这两部分组成,“木”就是形旁,代表其含义,“同”就是“声旁”,代表其读音。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拓思路,思考更多具有特殊规律的汉字,如本课所学的生字中还有哪些是“形声字”?除了“木字旁”,还有哪些偏旁构成的汉字在含义或读音上具有共性的特征?

总之,教师通过汉字规律法进行识字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结构,让学生了解汉字构成、读音与词义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明白汉字并非随机组合,而是具有特定的构成规律,进而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除此之外,这种趣味化的识字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五)童谣儿歌法——提升汉字记忆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之美。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童谣儿歌法是指教师将识字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和儿歌中,引导学生通过韵律和节奏进行自然记忆,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这一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深度感知汉语语言的韵律之美。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为例,本单元学生将学习《姓氏歌》《小青蛙》等儿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读、背诵、哼唱这些儿歌,在儿歌的旋律中轻松、高效地掌握“姓、国、双、王、清、晴、请、情”等汉字。除此之外,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模块也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童谣与儿歌,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识字教学任务,对这些儿歌进行趣味改编,引导学生分组学唱和表演儿歌,并在吟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强化对于汉字读音和含义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习的汉字自主编创儿歌,或者将所学会的儿歌哼唱给其他学生或者家长听,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童谣儿歌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效果,也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识字课堂的趣味性和多元性,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刻、新颖的语文学习体验。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趣味化识字课堂,可以了解更多有趣味、有价值的汉字知识,深入探索汉字背后的语言文字规律,挖掘汉语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多元美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识字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为其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借助图文结合、字谜游戏、编创故事、童谣歌曲、寻找汉字规律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汉语文字的趣味和规律,深入激发其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潜能。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