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小篆)。

南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音乐。甲骨文、金文中的南字,像钟、铸一类用于悬挂敲击的乐器之形,其本义可能是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乐器,用以代指南方的一种音乐,后来更引申指南方,成为一个方位名词。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见诸侯、群臣,皆南面而坐。后引申为泛指帝王的统治。

南腔北调:指人的语音不纯,夹杂南北方言。

南辕北辙:欲南行而车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后人以南辕北辙比喻背道而驰。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悬挂着的敲击乐器形,上为悬结,下为器体。金文和篆文大同。隶变后楷书分为和南二体。

《说文·部》:“南,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从声。”解说是就篆文作的附会。本义当为敲击乐器。

南,本义为敲击乐器,大概是古代南方的乐器,故引申指①南方的乐舞:以雅以~;周~;召~。借指②南方:凯风自~,吹彼棘心;使与之琴,操~音;~腔北调;~辕北辙;坐北朝~。又读nā,用于“南无”中,是③梵文Namas的译音:~无阿弥陀佛。

南,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十部。凡从南取义的字皆与外壳、声音等义有关。

以南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喃、罱。

以南作声符的字有:楠、腩、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