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小篆)。

zhōng——古代的旌旗由多条叫做“斿”(yóu)的飘带组成。飘带有多有少,其中以王的旗飘带最多,有十二“斿”。甲骨文、金文的中字,像一杆多斿的旗,旗杆中段束扎木块,以加强旗杆的抗折强度。这个木块就叫“中”。由于它位处旗杆中段,把斿中分为上斿下斿,所以中的本义为当中、中间,引申为里面、内中。《说文》:“内也。从口,上下通。”为人处世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也叫做“中”,如中行、中庸等。

引申义有内里,两端之间,四方相等,适宜等。如心中,中等,中心,中意。唐兰说:“古时有大事,聚众于旷地先建中焉,群众望见中而趋赴。群众来自四方,则建中之地为中央矣。”中日即如日中天,指日中午时。人之处世中正平和也称中,如中庸。

zhóng达到目标,科举及第,遭受等。如百发百中,中状元,恶意中伤。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旗帜形,上下为斿,方框为立中之处。本是氏族社会的一种徽帜。金文大同。篆文省去斿。隶变后楷书写作中。

《说文·丨部》:“中,内也。从口,上下通。”析形是就篆文所作的解说,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氏族社会的徽帜。

中,本义为氏族社会的徽帜。古代有大事,先在旷地立中,群众望见则从四方会聚于中,故引申为指①中央:宛在水~央;王者必居天下之~;~心;华~。又引申指②内部,里面:田~有株,兔走触株;家~;城~;心~;车~。又引申指③两端之间的位置: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身,首尾皆救;~年;~指;~锋;~秋;途~。又引申指④等级在中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士闻道,若存若亡;~等;~学;~级;~型。又引申指⑤不偏不倚: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立。”适~;~庸。又引申指⑥中人:士不~而见,女无媒而嫁;作~。又引申为⑦合适,适中:吾前收天下书,不~用者尽去之;~看;~听。又表示⑧成,行:这样做~不~?~。上古我国华夏族生活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遂专指⑨中国,中华:古今~外;~医;洋为~用。又读zhóng,由适合,用为动词,表示⑩正对上,正好合上:百发百~;选~;猜~;~意;~肯。又表示⑾遭受:饮酒~风;~伤。又表示⑿科举及第:~状元。

仲,甲骨文中用“中”来表示居中,篆文另加义符亻,写作仲,从人从中会意,中也兼表声。读zhóng,本义指①排行居中的人:伯氏吹填,~氏吹篪;难分伯~。引申也指②居中的:方~春而东迁;~裁;~夏。

中,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丨部。凡从中取义的字皆与中央等义有关。

以中作声兼义符的字有:仲、忠、盅、衷。

以中作声符的字有:冲、忡、肿、种、钟、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