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洄、迴、逥、迥)
(甲骨文);(金文);(小篆)
回(囘、囬、逥、廻)huí—《说文》:“转也。中象回转形。”古文字的回字,像渊水回旋之形,其本义为环绕、旋转,后来多用为掉转、返回之义。引申义有返回,掉转,旋转,环绕,答复,回避,改变,回族等。如回家,回顾,回旋,巡回,回答,回绝,百折不回,回民。有时做量词,如两回。章回小说的回同章。古代回通渊,如颜回字子渊。
回味:食后感觉到的余味。后也指对往事的回忆或体会。
回春:冬去春来,草木重生。后多比喻医术高明,能治好严重的病症。
回风:旋风。
回辟:邪僻不正。又称回邪。
回避:避忌,躲避。
回护:委曲袒护。
回肠荡气:常用来比喻音乐或文章感人至深。
另:
象形字。回与亘(漩初文)同源。甲骨文像漩涡形。金文和古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回。是“洄”的初文。
《说文·囗部》:“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漩涡。
回,本义指①漩涡。引申泛指②旋转,运转:倬彼云汉,昭~于天;动不失时,与万物~周旋转。又引申指③迂回,曲折:廊腰缦~,檐牙高啄。此义后写作“迴”,异体作迥、逥,如今简化仍用“回”。由旋转又引申为④掉转方向:~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再引申为⑤返回原来的地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再引申指⑥回报,答复:日后他来通消息时,好言~他。又引申指⑦回避,回绝: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亲戚,可谓至公矣;咱削门家遭了这样事,那(哪)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么~了他去罢。由掉转方向又引申为⑧转移,改变: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心而乡(同向)道。类非俗吏所能为也;百折不~。又引申为⑨违背:二人之不敢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也。又用作量词,表示⑩次,件,章:误几~,天际识归舟;没有这~事;《水浒》第一~。“回”为引申义所专用,漩涡之义便又另加义符“氵”写作“洄”来表示。
洄,从氵从回会意,回也兼表声。读huí,本义指①水流回旋:溯~从之,道阻且长。引申指②逆流而上: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沿。又引申指③水回旋地流:~潭转琦岸。也指④回旋的水流:峡水声不平,碧沲牵清~。
回,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囗部。凡从回取义的字皆与漩涡、旋绕等义有关。
以回作声兼义符的字有:洄、徊、蛔。
以回作声符的字有: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