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社、地)
、、(甲骨文);、(金文);(小篆)。
土tǔ—《说文》:“地之吐生万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甲骨文像地上有土块形,当时最原始的祭社形象,是社的本字。本义是聚土为社祭地神。引申义有泥土,土地,家乡,本土的,民间,不时兴的等。如土壤,国土,故土,土产,土政策,土头土脑。汉字中凡从土之字都与土壤或土地有关,如城、埋、垣、塞等。
土木:指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工程。
土产:指某地出产的富有地方色彩的物品。
土著:世代居住本地的人。
土崩瓦解:像土倒塌、瓦破碎,比喻溃败不可收拾。
另:
土,象形字。甲骨文像地上有土块形,当是最原始的祭社形象,是社(土地神)的本字。如今农村匆促结拜仍用撮土为堆进行祭拜。金文填实。篆文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土。
《说文·土部》:“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析形不确。本义当为聚土为社祭地神。
土,本义指①筑土祭社:诸侯祭~。引申指②泥土:王者封五色~为社;~壤。也指③土地:疆~;领~;国~;寸~不让。又引申为④家乡:君子怀德,小人怀~;故~;乡~。又进而引申指⑤本地的:乐操~风,不忘旧也;~产;~语。又引申指⑥出自民间的:~布;~专家。由地方的又引申指⑦不开通的,不时兴的:~头~脑。又特指⑧烟土(熬制前像土)。“土”后来专用以表示泥土等义。
土地神之义便另加义符“礻”和“木”写作“”来表示。原始祭社多在旷野草木丛生处进行,后代建社则集五色土为封。各树其所宜之木,北京的社稷坛即其遗迹。简体作“社”。社从礻从土会意。读shè,本义指①土地神或土地神主:殷人之礼,其~用石;~稷。用作动词,指②祭祀土神:择元日,命人~;一片神鸦~鼓。用作名词,也指③祭祀土神的地方或日子:伐鼓于~;春~;秋~。又指④古代的行政单位:周代二十五家为一~。后也指⑤从事某种共同工作或生活的集体组织机构:集会结~;旅行~;合作~;~团。
土地之义则另加声符“也”写作“地”来表示。地,从土也声。读dì,本义指①大地: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维;天~。也指②田地:自留~;下~干活;~租。又引申指③领域,地区,地点:今齐~方千里;下无立锥之~;根据~。用于抽象意义,指④地位,地步: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置之死~而后生;设身处~;留有余~。又读de,虚化为助词,用作⑤状语的标志:迅速~办理;历史~研究。
土,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土部。凡从土取义的字皆与土地等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