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
(甲骨文);(金文);(小篆)。
笔是用于书写的工具。毛笔的使用,在中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从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看,最早的毛笔出于战国时代;但从种种迹象推测,毛笔的实际使用可以上推到原始社会末期。甲骨文、金文的笔字,像用手抓着一支毛笔的样子。这种笔有较粗的笔杆,杆头上的分叉代表笔毛。早期的毛笔多用木杆,秦代蒙恬造笔,改用竹管,故小篆的笔字增加竹旁。而简化字的笔从竹从毛,则又是一种新的写法。
笔札: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纸、笔。古代无纸,书于札(木简)。这里代指公文、书信,又指书法。
笔墨:本指笔和墨,借指诗文及写作之事。
另:
会意字。笔是聿的加偏旁字。甲骨文本作聿,是手持笔形。由于“聿”作了偏旁,篆文便另加了一个义符“竹”。隶变后楷书写作筆。如今简化作笔。从竹从毛会意。
《说文·聿部》:“筆,秦谓之笔也。从聿,从竹。”本义为写字画图的用具。笔,本义指①写字画图的用具:蒙恬筑长城,取中山兔毛造~。用作动词,指②书写,记载:至于为《春秋》,~则~,削(删)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引申指③笔迹,书画墨迹:观公~奇妙,欲以藏家尔。又指④笔画:~态潇洒。近代用作量词,指⑤债务、款项的量:房款是第一~。
笔,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竹部。凡从笔取义的字皆与毛笔等义有关。
以笔作声兼义符的字有: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