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甲骨文);(金文);(小篆)。
豆是古代的一种食器,形似高足盘,后多用于祭祀。甲骨文、金文的豆字,像一个上有盘下有高圈足的容器,盘中一横是指事符号,表示盘中所盛之物。豆作为一种容器,又可用作一种容量单位,如(左传):“齐旧四量:豆、区(ōu)、釜、钟;四升为豆。”现在的豆字,多指豆类植物,即“豆菽”之豆。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古代高足食器形。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豆。
《说文·豆部》:“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本义为古代高足食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豆,本义指①古代高足食器:一箪食,一~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后借作“尗(叔、菽)”,用以表示②豆类植物的豆子:民之所食,大抵~饭藿羹;种一顷~,落而为萁;大~;黄~;豌~;蚕~;~腐。引申也指③像豆的东西:土~;玉米~;花生~。此义后另加义符“艹”写作“荳”来表示。如今简化仍作“豆”。
豆,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豆部。凡从豆取义的字皆与食器、豆类植物或豆形之物等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