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酓、飲、饮)

(甲骨文);(金文);(小篆)。

斯文人饮酒,是先把酒斟人酒杯,然后再慢饮细品。而甲骨文的饮字,则像一个人弯腰低头,伸着舌头抱坛痛饮的样子,可见古人饮酒也是豪兴过人。饮的本义指喝酒,后来才引申指一般的喝,如饮水、饮茶等。

饮水思源: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后人取其意,以喻不忘本源。又作“饮水知源”。

饮鸩止渴:饮毒酒解渴。比喻不顾后患而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困难。

 

另:

 

会意字。甲骨文像一人张口伸舌就坛子饮酒形。金文口与舌脱离开人,并讹为今,而人则变成了欠。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是“饮”的初文。

《说文·*部》:“*(啜)也。从欠,酓声。”“酓”非声,也不是独立的字,而是“*”的省略。本义为喝。

*,本义为喝。如:坐树~河,还其所息。由于“*”太繁,又作了偏旁,后遂另造了会意字“飲”。

飲,从食从欠会意。如今简化作,读yǐn,本义指①喝:冬日则~汤,夏日则~水;~水思源。用作名词,也指②饮料:一箪食,一瓢~;冷~;引申为③含忍,吞,自古皆有死,莫不~恨吞声。又引申为④没人:~弹;~羽。又读yìn,用作使动,表示⑤使喝:~之食之,教以诲之;~马。

*,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欠部。凡从*取义的字皆与喝等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