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担、掸、撢、儋、擔)

(甲骨文);(金文);(小篆)。

古文字的石字,像山崖下一块石头之形,它的本义即指崖石、石头,泛指各种各类的石料。因石性坚硬,所以凡从石的字大都与石质及其坚硬的属性有关,如矿、硬、研、确、碑等。

石破天惊:极言震动之甚。后常用于指文章议论出人意表。

石沉大海:比喻杳无音信,事情没有一点下文。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山崖下有石块形。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石。

《说文·石部》:“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本义为岩石。

石,本义指①岩石:它山之~,可以攻玉;且焉置土~?引申也指②石制器物:予击~(石磬)拊~,百兽率舞;乃遂上泰山,立~(碑碣);扁鹊怒而投其~(石针);金~;药~;胆~。又用以比喻③坚固,坚硬:此所谓弃仇雠而得~交者也。石头实而沉,古代又借用作④重量单位:三十为钧,四钧为~。又用作⑤容量单位,合十斗:自无担~之储。因有些地方一石的重量或容量叫一担,这样,单位所用的“石”后遂读为dàn

,从扌旦声。读dǎn,本义指①拂拭。此义后写作“掸”。如今担又借作“儋、擔”的简化字,读dān,表示②用肩挑:负、任、~、荷,服牛、轺(驾)马,以周四方;~水。用于抽象意义,指③担任,承当:~责任;~风险;~负。用作名词,读dàn,指④担子:遂率子孙荷~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货郎~。“担”为借义所专用,拂拭之义便用“掸”来表示。

,从扌单声。异体作撢,从扌覃声。如今规范化用掸,读dàn,本义指①提持。又借用作“担”,读dǎn,表示②拂拭:捡起帽子,~去尘土;鸡毛~子。又读shàn,史书上称③傣族。又为④古国名。在今缅甸掸邦。

,从亻詹声。异体作擔,从扌詹声。读dān,本义指⑤担荷:析人之硅,~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如今此义由“担”来表示。“儋”只用作⑥地名:~县(在海南省)。

石,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石部。凡从石取义的字皆与山石等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