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古文);(小篆)。

席是一种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多用苇篾、竹篾或草等编织而成。《说文解字》所载“古文”的席字,像屋宇下一张草席的形状。所以席的本义指垫席,引申为席位、坐次、筵席等义。

席地:古人铺席于地以为座,因称坐在地上为席地。

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部包卷进去。比喻全部占有。

席不暇暖:形容事务极忙,或迫不及待,连坐定的时间都没有。

席地幕天:以地为席,以天为幕。形容胸襟旷达。

 

另:

 

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席与因、西同形,皆像方席形,上有编织花纹。金文改为从巾,从厂(象征简易房),成了会意字。古文承接甲骨文另加简易房(厂)形。篆文承接金文,改为从庶(也象征简易房)省。隶变后楷书承接篆文写作席。

《说文·巾部》:“席,籍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从巾,庶省。屑,古文席,从石省。”本义为铺垫用的席子。

席,本义指①席子:孔子无黔突(变黑的烟囱),墨子无暖~;凉~;竹~。古人席坐,引申为②座位:君赐食,必正~,先尝之;主~;入~。又特指③席位,职务:台~;刑~;钱~;教~;工党占八~;西~。又引申指④酒筵:酒~。“席”后为引申义所专用,便又另加义符“艹”写作“蓆”来表示。如今简化仍用“席”。

席,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巾部。凡从席取义的字皆与铺垫等义有关。

以席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