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敲)

(甲骨文);(小篆)。

会意字。甲骨文是一手持槌击打乐器“南”形,会敲击之意。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由“般”后分化出殻、敲二字殻今简作壳。

《说文·殳部》:“,从上击下也。一日素(空)也。从殳,声。”本义为敲击。

,读què,本义指①敲击:种瓠法……著三实,以马箠~其心勿令蔓延,多实,实细。“南”为击打乐器,中空成壳状,故引申读qiào,也指②坚硬的外皮: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也。

由于作了偏旁,俗便另加义符“几”(象征壳形),写作“殻”来表示。如今简化作“”。并且专用于引申义,表示坚硬的外皮。①口语中读(白读)ké:鸡蛋~儿;贝~儿;脑~;驳~枪。②书面语中读(文读)qiào:甲~;地~;躯~。这样一来,敲击之义,便又另造了形声字“敲”来表示。

,从攴高声。读qiāo,本义指①从旁横击:夺之杖以~之;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棋子落灯花;~锣打鼓;~门;推~。引申指②敲诈:~竹杠。

壳,如今既可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士部。凡从壳取义的字皆与有壳或像壳的事物有关。

以壳作声符的字有: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