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文);(小篆)。

形声兼会意字。篆文有两个。一个从口,堇声。堇为火焚人求雨,也兼表义。表示叹气。另一个来自籀文,篆文省为从欠,堇声。表示吟哦。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嘆与歎。如今都简化作叹。

《说文口部》:“嘆,吞歎也。从口,歎省声。一日太息也。”不必绕圈子说“歎省声”,应为堇声。因为“歎”也从堇取声。本义为叹气。又《说文·欠部》:“歎,吟也。籀文歎不省。”本义为吟哦。

叹,本义有两个来源,故一指①叹息:长吁短~;~息。又表示②吟哦:清庙之歌,一唱三~;咏~。进而引申指③赞叹:如衡所书,莫不~伏;~为奇观。

叹,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