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

刺字从朿,从刀,本义是指草木的芒刺或矛、枪的锋刃部分,引申指用锐利之物戮入或穿透,后世又用为指责、讽刺之义,即用言语刺人。

刺配:古代对犯人处以黥刑(在面额上刺字)再遣送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一种刑罚。

刺骨:极育程度之深,深入骨髓。

刺耳:指说话不中听。

刺探:探听,侦察。

 

另:

 

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刀,从朿(木刺),会用锐物扎之意。朿也兼表声。注意“朿”不封口,与“束”不同。隶变后楷书写作刺。

《说文·刀部》:“刺,直伤也。从刀,从朿,朿亦声。”本义为用尖利的东西扎。

刺,本义指①用尖利的东西扎:是何异于~人而杀之;~伤。引申指②行刺,暗杀:(豫让)中挟匕首,欲以~襄子;谋~;~杀。进而又引申指③深入探取,探寻,侦察:遣吏逢迎,~探起居。又引申指④外物对人体感官的刺激;~鼻的臭味;~耳的噪声;灯光~目。又引申指⑤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过失,或旁敲侧击讥讽他人: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讽~;讥~。又特指⑥刺绣:~绣文,不如倚市门;人言此是嫁时服,含笑不~双鸳鸯。又特指⑦撑(船):(渔父)乃~船而去。用作名词,指⑧尖锐像针的东西:若有芒~在背;枣~;鱼~;蒺藜~。由刺探又引申指⑨名帖(相当后来的名片):(韩生)通~倪宽,结胶漆之交。

刺,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刀部。

 

另:

 

(甲骨文);(金文);(小篆)。

朿,是“刺”的本字。甲骨文、金文的字,像一棵长满尖刺的树木之形。它的本义是指长在树木上的刺。许慎《说文解字》:“,木芒也。”芒,即尖刺。汉字中凡从“”之字,都与带刺的树木有关,如枣、棘等。而刺字从从刀,又以为声,属于的后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