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小篆)。

会意字兼形声。古文从壬(人踩在土上),从毇(表示击捣)省,会击打踩坏之意。毇也兼表声。篆文省为土。隶变后楷书写作毁。如今又作了“燬”与“譭”的简化字。

《说文·土部》:“毁,缺也。从土,毇省声。”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毁坏。

,本义指①破坏,损坏:既取我子,无~我室;台殿金碧~;~坏;~灭。引申指②亏缺,减损:月~于天,螺消于渊;~家纾难。由毁坏又引申指③把一件旧物拆掉改造成另一物:这件棉袄是件大衣~成的。对人的名声的败坏也是一种“毁”,故又引申为④诽谤:众口铄金,积~销骨;吾之于人也,谁~谁誉?~誉不一。又特指⑤古代居丧时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哀~过情,有亏孝道;哀~骨立。

,从火,毁声。毁也兼表义。读huǐ,本义指①火,烈火:鲂鱼额尾,王室如~。引申指②燃烧,焚毁:(温)峤遂~犀角而照之;为大第,~于火;烧~。“燬”之义如今皆用“毁”来表示。

,从言,毁声。毁也兼表义。读huǐ,本义指诽谤:见书詈骂,大加诋~。此义如今由“毁”来表示。

毁,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殳部。凡从毁取义的字皆与损坏等义有关。

以毁作声兼义符的字有:燬、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