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曡、疊、迭)
(小篆)。
会意字。篆文从晶(群星),从宜(俎上堆肉),会多而重叠之意。隶变后楷书本写作曡。据传王莽时以为曡从三日太盛,改为三田,遂写作疊。上所从畾实为雷声连续滚动之象,表重累义。如今简化作叠。
《说文·晶部》:“曡,扬雄说以为,古理官决罪,三日得其宜,乃行之。从晶,从宜。亡新以为曡从三日太盛,改为三田。”实际没作解说。本义为重叠。
叠,本义指①重叠:重岩~嶂,隐天蔽日;~罗汉。引申为②重复,接连:驿骑交驰,羽檄、至。特指③乐曲重复地演奏:一曲四调歌八~,从头便是断肠声。由使相重,又引申为④折叠:内人对御~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铺床~被。注意:“叠”与当轮流讲的“迭”不同。
迭,从辶失声。读dié,本义指①更迭,交替,轮流:日居月诸,胡~而微。引申指②屡次,多次:城厢重地,~出枪案。又引申指③及:统领一旁还礼不~。
叠,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又部。凡从叠取义的字皆与重叠等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