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
(小篆)。
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火,从包。包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炮。异体字有礮、砲。
《说文·火部》:“炮,毛炙肉也。从火,包声。”本义为把带毛的肉用泥包裹住放在火上烧烤。《集韵·效韵》:“礮,机石也。”本义为抛石机所发的机石。其法:建大木,置石其上,用机发之,以追敌。《正字通·石部》;“礮,俗作砲。”
炮,读páo,本义指①把带毛的肉用泥裹住放在火上烧烤:有兔斯(白)首,燔之~之;烹羊~羔,斗酒自劳。引申泛指②烧烤食物: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风烹龙。又引申泛指③烧:令尹~之,尽灭邵氏之党族;于是纣乃重刑辟,有~格之法;~烙;如法~制。由烧烤又引申读bāo,表示④烤焙,烘焙:把湿衣服放在热炕上过会儿就~干了。又引申指⑤一种用旺火急炒的烹调方法:~羊肉。火炮出现后,遂又用“炮”代替“礮、砲”,读pào,表示⑥机石:发~若雷,吐气如雨;以机发石,为攻城械,号将军~。如今又特指⑦重型武器:都统司领着水军,乘战舰于水面往来,施放五色烟火~;大~;火箭~;机关~;榴弹~。爆竹与大炮有火烧炸裂发声的相似点,故又引申指⑧爆竹:放~;~仗;鞭~。
炮,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