舄(鹊、潟)
(金文);(小篆)。
舄即“鹊”,俗称“喜鹊”,嘴尖、尾长、叫声嘈杂。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称为喜鹊。金文和篆书的舄字,像一张嘴露齿的鸟形,主要是强调喜鹊惯嘈叫的特性。舄字又可读为xì,在后世经典中常借指一种加本底的鞋。此义盛行而舄字本义渐不为人所知,故另造从隹(或鸟)昔声的鹊字来代替之。
另:
象形字。金文像一只喜鹊扇动翅膀张大口喳喳叫的样子。喜鹊善叫,鸣叫时不断扇动翅膀,这是喜鹊的特点。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舄。是“鹊”的象形字。
《说文·鳥部》:“舄,(鹊)也。象形。”本义为喜鹊。
舄,读què,本义指①喜鹊。后读xì借用来指②加木底的鞋:赤~黑~。又借作“潟”,表示③盐碱地:终古~卤生稻梁。此义后作渴,从水舄声。“舄”为借义所专用,喜鹊之义便另造了形声字“鹊”来表示。
鹊,如今简作鹊,从鸟昔声。读què,本义指喜鹊:维~有巢,维鸠居之。
舄,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臼部。凡从舄取义的字皆与喜鹊善鸣、倾吐等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