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阻)
(甲骨文);(小篆)。
形声兼会意字。甲骨文从水,从且(表置放),会水停注的低湿烂泥地之意。且也兼表声。篆文左右掉换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沮。
《说文·水部》:“沮,水。出汉中房陵,东人江。从水,且声。”此非本义。本义当为低湿烂泥地。
沮,读jù,本义指①低湿烂泥地:彼汾~洳,言采其莫(草名)。又读jǔ,由烂泥地引申指②阻止:有臧仓者~君,君是以不果来③~遏。此义后多用“阻”来表示。又引申为④败坏,毁坏:明主不晓;以为仆~贰师,而为李陵游说;故~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旁,不可以立。又特指⑤受挫而消沉,用兵者,胜亦不可恃也,败亦不可~也;~丧。
阻,从阝(阜)且声。读zǔ,本义指①崎岖不平,难以通行:溯洄从之,道~且长;马陵道狭而旁多~隘,可伏兵。用作动词,指②阻止,阻隔:至于夏水襄陵,沿溯~绝;通行无~;推三~四;劝~;~拦。
沮,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水部。凡从沮取义的字皆与低湿的烂泥地等义有关。
以沮作声兼义符的字有: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