夌(陵、凌)
、(甲骨文);、(金文);、(小篆)。
甲骨文的陵字,从阜从大,像人沿斜坡阶级登上土山之形。因此,陵字的本义即指登山,又专指土山;而由登山之义更引申为上、升、超越、凌驾、欺压等义。
陵夷:由高丘变为平地,喻指衰落。
陵谷:指地面高低形势的变动,后亦用以喻世事的变化。
另:
会意字。甲骨文上从圥(,地穴上的覆庐形),下从人,表示人从地穴中登上来。或在人旁加出(即阜,上下地穴的脚窝),以强调升登之意。金文另加出脚(夊),或另加出阜,也是为了突出登上来之意。篆文只留下庐和足,或另加义符阜。隶变后楷书写作夌和陵。
《说文·夊部》:“夌,越也。从夊,从圥;圥,高也。”这是说“夌”的本义为从下迈上来。又《阜部》:“陵,大阜也。从阜,夌声。”这是引申义。其实“陵”与“夌”是同一个字的繁简二体,本义皆为从下迈上来。
夌,本义指从下迈上来。引申泛指超越,侵犯,欺侮。
由于“夌”作了偏旁,其义才又另加义符“阝”(阜),写作“陵”来表示。所以“陵”本义为①升登,上升:齐侯亲鼓,士~城。引申为②超越:常有~云之志;丧事虽遽不~节。又进而引申指③侵犯,欺侮:苟能制侵~,岂在多杀伤?强不~弱。以上二义后则借“凌”来表示。上山要登,故又进而引申为④大土山:如山如阜,如冈如~;丘~;~谷变迁。又引申指⑤高大的坟墓:西风残照,汉家~阙;黄帝~;~园。
凌,从冫夌声。读líng,本义指①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阴(冰窖);冰~。因借作“陵”故又表示②高升,超越:亮无晨风翼,焉能~风飞;壮志~云;~空。又表示③侵犯,欺侮: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侵~。又表示④逼近:~晨。
夌,如今不单用,只作偏旁。陵,可单用。皆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夌仍归入夊部,陵则仍归入阜部。凡从夌取义的字皆与向上、突出等义有关。
以夌作声兼义符的字有:陵、凌、菱、棱。
以夌作声符的字有:绫、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