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甲骨文);(金文);(小篆)。
甲骨文的栗字,像一棵树的枝上结满果实,果实的外壳长满毛刺的样子。这种长满毛刺的果实就是栗子,俗称“板栗”。栗的本义指栗子,又指栗树。因栗子内壳坚硬,外皮毛刺繁密,故栗字又引申出坚硬、严密的意思。此外,栗又通“傈”,指因恐惧或寒冷而发抖。
栗烈:犹溧冽,形容严寒。
栗缩:战栗畏缩。
另:
象形字。甲骨文像生长有带芒刺果实的栗子树形。金文果实繁化。篆文把果实误为,并省为一个。隶变后楷书写作栗。
《说文·部》:“栗,木也。从木,其实下垂。木至西方战栗。”本义为栗子树。
栗,本义指①栗子树:东门之~,有践(排列有序)家室;山树枣~。也指②栗树的果实:~子面。《说文》认为“木至西方战栗”,其实是由于栗子长有尖刺,令人发怵,故引申为③发抖:周人以栗,曰使人战~;不寒而~。此义后来另加义符“忄”写作“慄”来表示。如:临其穴,惴惴其慄。如今简化仍用“栗”。栗子为坚果,又引申为④坚实:缜密以~。
栗,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木部。凡从栗取义的字皆与栗子有关。
以栗作声兼义符的字有:慄。
以栗作声符的字有:傈、溧、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