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
(甲骨文);、(金文);(小篆)。
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头形怪异的鬼怪形,表示特别威风的意思。因此,畏字的本义指威风、威严,通“威”,引申为恐吓、吓唬,再引申为恐惧、害怕、担心、敬服等义。
畏友:指自己敬畏的朋友。
畏途:艰险可怕的道路,比喻不敢做的事情。
畏首畏尾:怕这怕那,比喻顾忌太多。
另:
会意字。甲骨文是一个人头戴恐怖的假面具,手持树枝欲扑打的样子。根据《说文》“鬼头而虎爪”之说,大概装扮的是一个高大丑恶可怕的黑猩猩的形象,因为“鬼”字就是一个大黑猩猩的样子,会丑恶可怕之意。金文树枝下移。篆文进一步讹变。致使《说文》误认为是虎爪。隶变后楷书写作畏。
《说文·部》:“畏,恶也。从,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本义为形象丑恶。
畏,由本义形象丑恶,引申泛指①恐惧,害怕:民不~死。奈何以死惧之;~影恶迹;人言可~。又引申指②险恶的。可怕的:视为~途。又引申指③憎恶,嫉妒:魏王~公子之贤能。又引申指④可敬,敬佩:后生可~。
畏,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田部。凡从畏取义的字皆与高大丑恶可怕的动物等义有关。
以畏作声兼义符的字有:猥。
以畏作声符的字有:偎、隈、喂、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