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渺、邈)
(小篆)。
眇字由目、少会意,表示人眼而少一目,故其本义指偏盲,即一目失明,也泛指两眼瞎。《说文解字》:“眇,一目小也。”即眯细一只眼睛仔细看的意思,故字又有细小、谛视、仔细看等义,又引申为低微、远、高远等义。
眇茫:渺茫,辽阔而迷茫看不清的样子。
眇视:偏目,以一眼视,或暗中偷看。又指轻视、蔑视。
另:
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目,从少(亦小义),会一目小之意。少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眇。
《说文·目部》:“眇,一目小也。从目,从少,少亦声。”本义为一只眼小。
眇,本义指①一目小:~能视,跛能履。引申泛指②小,低微:朕以~身承至尊。人眯缝着眼看,目也变小,故又引申为③眯缝着眼细看:离娄(人名)~目于豪(毫)分。目盲一般则小,故又引申为④一目失明或双目失明: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只是)~;生而~者不识日。一目眇则视不清,高远同样也看不清,故又引申为⑤高远:~然绝俗离世。
此义后用邈,从之,貌声。读miǎo,本义指①远:雁高飞兮~难寻;故乡~~。也指②时间长久:轩辕之前,遐哉~乎;~然。注意:邈与渺不同。
渺,从水眇声,《说文》本作淼,从三水,读miǎo,本义指①大水,水势辽远:~南渡之焉如;浩~。引申泛指②遥远:~~乎如穷无极。又引申指③迷茫不清:一别音容两~茫;~然。又引申指④微小:~沧海之一粟;~小。
眇,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目部。凡从眇取义的字皆与微小、看不真切等义有关。
以眇作声兼义符的字有:渺、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