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王玉山

汉字文化是指书面语使用汉字,并形成一定的文化体系。汉字书法、汉字含义解读、汉字历史演变、汉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都是汉字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使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汉字文化教育,培养传承与保护汉字文化意识,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一线教育者的共同研讨课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浅谈汉字文化在龙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现实境况与策略,与广大教育者共勉,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一、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实境况

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乏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识字教学低效。识字低效化一直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印象不深刻、书写不规范、含义不理解等都将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积累。字词是构建语文建筑的砖瓦,基础知识不达标,何谈后期语言建构与阅读写作应用呢?低效的教学方式,将对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带来消极影响。

二是存在片面教学。小学低年级汉字教学大多重视学生对汉字的读、写、组词等应用能力,忽略了对汉字背后文化背景的渗透,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对汉字文化认同感低微。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行。

三是学生书写不规范。汉字具有意向共生性、跨时空性的审美特征,其笔画、部首等汉字元素在书写过程中有严谨明确的书写规则。小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较浅,学习写字时往往重在模仿,忽略了字体的美感。理解上的缺失导致学生在书写时缺少偏旁部首却不自知。长此以往,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构建产生负面影响。

二、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重现汉字演变之路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汉字演变,向学生普及汉字文化历史,是深化学生汉字理解的有效策略之一。汉字由最初的甲骨文逐渐演变而来,历经多次变革和改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简体字。沿着汉字的演变脉络,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汉字艺术审美的变革。要向学生普及历史文化常识、帮助学生积累人文底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整合网络优质教育资源,搜集相关材料,制作趣味课件,插入生动视频,利用信息技术重现汉字历史演变之路,让汉字活过来、动起来。部编版小学语文《天地人》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掌握天、地、人、你、我、他六个生字。教材编撰者选择这六个字作为初期教学内容,寓意较为深刻。其中天、地、人是寓意宏大的庄严意象,而你、我、他则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三个人称代词。选择这六个生字进行教学,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本思想的重视,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共存的社会理念。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本课知识内容,对生字产生清晰的认知。

教师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天字的演变》,在视频中以文字搭配卡通人物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了“天”字由甲骨文转变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到现在的简化字楷书之过程。学生初步接触汉字文化历史类知识,对“天”字的演变过程感到惊奇。教师一边讲解历朝历代汉字演变的特点,一边向同学们渗透“天”字的写法。在教师的故事引领下,学生对本课生字学习产生深刻印象。

2.运用图像教学,发掘汉字解读之意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应用图像教学法,发掘汉字背后的寓意,是加深学生记忆点、巩固知识记忆、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之一。图像教学是以图像为辅助教学工具,佐证教师讲课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启发课堂思维的创意教学方式。汉字最初由简单的图像演变而来,其书写方式和观赏价值与图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以通过图像教学法引领课堂,与学生共同发掘汉字背后的解读深意,促进学生对汉字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选择与字体同含义的图像或结构相似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类比其中的差异,促使学生产生思辨性,在图片中汲取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讯息,构成与汉字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生活联想,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促进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如在《口耳目》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为:掌握口、耳、目的生字含义、读法及写法。熟练应用生字组成词语,应用在对话情境和书面表达上。教师为锻炼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课堂质量,采用图像教学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教师将代表口、耳、目的三个图片播放在屏幕上,与三个汉字分别进行类比。请同学们分析图片与汉字之间的相同之处,利用图片的记忆点,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提升课堂质量。教师在讲解“口”字时,不仅为学生分享“嘴”的图片,还分享了一张有破口的裤子图片。老师讲解:“口字不仅仅指人的嘴巴,有时也会有别的含义。例如这个图片中裤子碎掉的部分,我们可以叫他‘破口’。”精讲汉字文化使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更为全面充实。图像记忆相较于文字记忆,更为简单深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图片与文字构成有效链接,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寻找相关汉字,巩固知识记忆。

3.开展文化活动,领略书法艺术之美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汉字文化活动,是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塑造健康心理的有效策略之一。书法艺术是汉字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几经变革,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的特征和价值取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与汉字文化有关的课堂活动,是渗透美学教育,引领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从美的体悟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书法爱好的有效方式。

《日月水火》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日、月、水、火等生字的含义和性质,将生活中的物质场景与汉字构成有效链接,掌握生字的读写方式并熟练应用在表达中。教师想通过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中华汉字文化中的软笔书法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准备笔、墨、纸、砚,在汉字教学前带领学生认识文房四宝,了解其用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学习汉字知识,提升课堂质量。学生在充分掌握本课生字的内涵、读法和写法后,教师请学生轮流上台,尝试用软笔书法的方式书写汉字。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此类汉字文化,对软笔书法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向学生渗透软笔书法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尝试练习软笔书法,发展个人特长、爱好,在实践文化活动的熏陶下,学生对汉字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见解,从情感上接受、热爱汉字文化。开展汉字文化活动,有助于学生领略书法艺术之美,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识字教学是一条漫漫长路,打好基础、找对方法是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充分调动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图像教学、列举生活实例、开展文化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汉字文化理解思维,重现汉字的演变之路,挖掘汉字背后的深意,领略书法艺术之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汉字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文化情感培养的基础上加固学习记忆、切实提升基础学习能力。

 

王玉山.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思维与智慧,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