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新
郑秋萍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写作等一切学习活动的开展均是以识字为基础的。汉字文化视域下,识字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汉字的音、形、义,还需要重视汉字的内涵与根源,重视引导学生了解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对此,本文以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例,先分析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再从三个方面探讨汉字文化融入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汉字不仅是记录符号,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汉字文化越来越受重视。识字教学作为学生渗透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不仅要重视为学生教授汉字的音、形、义,同时还要关注汉字的内涵文化。从汉字文化的角度来看,很多汉字的字形、字义中均蕴含着古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文化元素,极具文化底蕴。在开展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应从汉字文化渗透的角度出发,增加对汉字文化属性的重视,深入挖掘汉字的内涵,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以引领学生感受汉字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识字教学效果。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学习是中高年级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可为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奠定基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做好识字教学,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政策要求来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汉字特点,探索汉字特点对识字写作教学、阅读
写作教学的影响。因此,识字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做好识字教学,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其次,从识字量来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识字、写字量应分别达到3000个、2500个,并强调低年级学生需达到的识字、写字量分别为1800个、1200个。分析识字量要求,低年级段的识字量占据整个小学阶段的1/2以上,这不仅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任务重,也彰显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最后,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做好识字教学,也是增加学生识字量,促进后续阅读、写作等各项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开展识字教学,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解析汉字、讲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知识,还能够增加其对于汉字文化的了解,这对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发扬也有积极意义。
二、汉字文化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增加对汉字文化渗透的重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已经对识字教学部分进行了很大改动,更关注以汉字的结构特点为依据,增强汉字文化和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联。为此,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应从汉字文化渗透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汉字的内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奠定汉字文化渗透基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自身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识字教学的开展质量。当前识字教学中存在教学流于表面、缺乏对汉字人文性的关注等情况,究其根本和教师对汉字文化的了解不足有关。所以,汉字文化视域下,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非常重要。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渗透的重要价值,并主动学习汉字文化及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以便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时能够为学生适当地延展知识、恰当地渗透汉字文化,从而提升识字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故事的汉字》《史老师教300个汉字》《小学课本中的说文解字》《我的趣味汉字世界》等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了解更多的汉字文化知识,获得更多识字教学的灵感及方法。除此以外,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专业水平培训的重视,可邀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进行识字教学经验分享、汉字文化融入策略分享,定期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识字教学教研活动并集中学习字源字理、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等。这样在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提升教师自身的汉字文化知识储备,为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的融入奠定基础。
(二)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推动汉字文化渗透融入
从当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仍以笔画、字形、字音、字义、结构等内容的传授为主,过于重视汉字的工具性,却忽略了汉字的人文性,未能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渗透汉字文化,讲解汉字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得识字教学流于表面,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感知汉字文化的魅力,还阻碍了识字教学教育价值的发挥。所以,汉字文化视域下开展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需要挖掘汉字中的文化元素,寻找教学中的落脚点,从而推动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渗透融入,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情况来看,教材中设置了独立的识字单元,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均有两个识字单元,二年级上下册则各有一个识字单元,这些单元编排设计的重点在于为学生教授识字方法、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为此,教师应充分分析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意图,并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具体内容出发,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元素,并寻找适宜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激起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汉字文化。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的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日、月、水、火”这些生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入手,通过对象形文字的展示,将汉字、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之间的关联融入课堂,在加深学生对生字记忆的同时,增加学生对于生字演变过程的了解,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再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文的识字教学时,针对文中“睛、情、晴、清、请”几个生字,教师可以从字族文识字法切入,以“青”为中心,为学生分析五个汉字的共音及不同含义,让学生明白“晴”和太阳相关,所以站在“日”字旁边,“清”和水相关,所以站在“三点水”旁边,等等。以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分析字形、字义,既能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效率,加深印象,又能让学生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智慧与魅力,实现汉字文化的渗透。
(三)拓宽识字教学方法,强化汉字文化渗透效果
小学低年级段识字任务较重,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方面,习惯采用“教师领读——讲解字音、字形、字义——学生朗读——课后抄写巩固”的模式进行识字教学,使得识字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识字方法、识字习惯的指导。很多学生在进行识字学习时,只是依赖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记忆这种方式,制约了其识字效率及识字能力的提升。所以,汉字文化视域下,教师需在挖掘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基础上,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创新丰富教学手段、拓展识字教学方法,以多元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改变模式化的识字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以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保证识字教学效果,同时促进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深度融合。
1.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问题,同时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汉字文化视域下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采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学生解析汉字,呈现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从中汲取汉字文化的养分。
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的识字教学时,教师就可采用形象字识字法进行教学,具体授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日”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并将“日”字从“太阳图”向甲骨文写法、现代汉语书写方法的演变历程展示出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日”字写法、含义的记忆,让学生对汉字的演变历程形成初步了解,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从而激起学生识字的内在兴趣和动力。
再如,在讲解和身体部位相关的汉字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如脸、脑、肝、肚等,通过直观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深化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字之间存在的共同点,为学生讲解这些汉字的构造类别、这些构造所体现出来的规律等,这样的方式将汉字文化融入其中,在提升学生识字效率及能力的同时,可实现汉字感悟能力的培养,推动识字教学和汉字文化有机融合。
2.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低年级阶段学生需要认识、会写的汉字量较多,识字教学任务相对较重,仅仅依靠教材很难达到识字量要求。然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通常局限于教材,反复对教材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要求学生通过重复朗读、抄写等方式进行记忆,缺乏对教材中生字词的解读拓展,以及对课外生字词的延伸,导致识字教学存在较大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识字量的积累。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方式容易让学生出现相似字、相近字混淆,影响学生的识字学习质量。识字教学的开展及汉字文化的渗透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几节课就可以完成,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出发,积极拓展识字教学方法,将识字教学从课上向课外扩展,通过课内外结合、常规授课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增加学生识字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汉字文化的相关视频,如《“字”从遇见你》,这个节目就是对汉字来源、流变的讲解。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以视频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如观看《汉字英雄》《奇妙的文字》等节目,并将自己看到的精彩环节、了解到的汉字文化知识总结归纳起来,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汉字之旅”主题活动、“汉字故事”讲解活动、“汉字顺口溜”识记活动、“小老师讲汉字”活动、猜字谜活动等,这样既改变了传统识字学习的模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识字路径,让学生在多元识字学习活动中,深入了解、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实现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带领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重要路径,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还原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当予以充分重视。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时,应从汉字文化视角出发,在关注汉字工具性的同时,深入挖掘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探寻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渗透融合,以充分体现汉字的人文性,弥补传统识字教学的不足,从而切实提升识字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汉字审美感受能力、汉字认同感的培养,以最大化发挥识字教学的价值,达成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明芳.汉字文化视阈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21.
[2]张成林,黄燕君.汉字文化在小学中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基于南岭走廊某小学的调查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53-57+109.
[3]刘志兰.汉字文化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4]李彩凤.趣味教学,快乐识字——以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法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4(5):45-47.
[5]王琦,王筱婕.古今对照,提升实效——汉字文化视域下低段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Z1):40-43.
注:本文系2024年度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课题“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小学汉字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G1452-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郑秋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郑秋萍.汉字文化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新[J].华夏教师,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