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培养书法审美能力

福建省福州市快安学校林敏珍

 

摘要:汉字、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更接地气地将小学生的写字教学提升一个新的台阶,让小学生把汉字写出水平、写出自信?文章中提出了写字教学中可采用欣赏佳作、追根溯源、创新方法、实践活动四个策略,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学生书法审美。

 

关键词:写字教学;汉字;书法

 

教小学生写好汉字,不仅能教学生掌握好汉字的书写技巧,还能教学生了解到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同时对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写字教学应从书法的审美能力培养起,现分叙如下。

一、欣赏佳作,悟书法之美

汉字充满艺术之美,而书法恰恰是展现汉字艺术美的绝佳形式。我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书法名家千秋万代。各家书法字体各具风格:颜真卿的楷体圆润浑厚、气势恢宏,柳公权的字体有苍劲古拙之美,褚体有婉媚飘逸之美,赵体有端庄大气之美……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美学欣赏能力的最佳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书法之美的熏陶,让他们用双眼感受书法的美,那必定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或提升审美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在一年级教写“捺”时,由于这个笔画是比较难书写的,教师出示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中的“人、天”字,学生观察“捺”笔的蚕头燕尾之特点,感受书法家笔下“人、天”字的舒展之美。紧接着鼓励学生提笔书写“捺”笔,下笔时提醒做到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就能写出和书法家一样秀美的“长腿”了。

欣赏不同名家的书法之美,不能仅局限于课内观赏名家的书法字帖,亦可带学生游名胜古迹,赏摩崖石刻,还能从书法名家的故事、经历中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追根溯源,激书法之情

汉字具有形体美。它是从最早的图形逐渐演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也叫“方块字”。汉字具有集形、音、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的过程。追根溯源汉字的来历,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从而感受中华文化历史悠长,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情感。例如,教一年级上册《秋天》这篇课文的生字“人”时,出示“人”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如图)并说:“甲骨文的‘人’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双手作揖,显示出谦逊有礼的样子;篆书的‘人’字也像一个人,但这个人是弯着腰,伸出长长的手臂。孩子们,古人早早地就用汉字告诉我们做‘人’要谦逊有礼了。来,我们一起来做做篆书‘人’的样子。”学生全体起立,我们一起躬身作揖,和美的师生关系就在一个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的讲解中营造出来了。汉字的追根溯源,不仅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及内涵,激发学生写字兴趣,也让低年级学生初步了解了汉字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文化自信之根已悄然扎在了学生心中。

三、创新方法,练书法之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字提出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汉字的书写更是培养人文底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写字教学不单只关注写“对”,如果忽视了文化意趣的渗透,致使学生难以欣赏、体悟到汉字之美,这样就无法发挥汉字的教学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机械枯燥地把写字要点教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写字教学。

(一)教基本笔画——接触美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接触书写汉字时,教师要先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点、撇、捺的书写。因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抽象的笔画记忆不太深刻,教师可启发学生:看着这些笔画,你觉得它们像些什么呢?通过观察和想象,有的学生说:“横像扁担,两头低中间高。”有的学生说:“竖像棍子,有的棍子底部像一根针,有的棍子底部像一滴水。”这是学生在用常见的实物表述“悬针竖”和“垂露竖”。还有的学生说:“撇像柳叶尖尖;捺像一座滑梯,还像一把扫帚”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联想抽象的汉字笔画,既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能让刚入门写硬笔书法的学生较快地记住每个基本笔画的形状和写法。在边记边写笔画中,享受着汉字笔画的美,体验着汉字笔画的风骨,对书法之美的体验感就越来越强烈。

(二)教偏旁部首——发现美

都说:字如其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五官,不同的五官组合搭配的相貌也不同。汉字也一样,如果一个字的各个组成部分写好了,整个字也就写好了。偏旁部首是大部分汉字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教学生书写好偏旁部首。例如,在教一年级部首“辶(走之)”时,先出示课件“辶”,让学生观察“它像什么”。学生观察后很快说出“像一条龙”“像穿着长裙子跳舞的人”等,这时顺势边播放动态课件边讲解“辶”部的书写要点:“是呀!

这条龙舟可不简单。龙角要靠后——第一笔‘点’靠后;龙头有折角,龙身要圆——第二笔‘横折折撇’一折尖、二折圆;龙尾要一波三折——第三笔‘平捺’像龙舟。”教师还创设情境,请“喜羊羊”编了一首《“走之”口诀歌》:点靠后,一折尖,二折弯,捺笔头高脚伸长,一波三折像龙舟。这种把最难写的笔画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表现出来的方法,可让教学化难为简。

接着教写带有“辶”部的“这、送”二字,教师播放课件上的视频,演示了“文”和“关”分 别坐上“辶”后把“脚”——“捺”笔悄悄地收起 来,如同谦让“辶”一样变成“点”画的动画。看 了这种直观形象的动态汉字变化视频后,学生立刻 有了写“这”和“送”字的兴趣,跃跃欲试“捺”变成“点”,并且和谦让“辶”组合成的“这”和 “送”的书写。这种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变成了 最好的老师,在他们的苦练下,带“辶”部首的汉 字一一都写得既端正又漂亮。

又如,在教“卩(单耳旁)”和“阝(双耳旁)”部首的写法时,先让学生认识带“卩”部的汉字:印、脚、即、却、卸、卯,在识字中他们发现了“卩”部都在每个汉字的右边;再出示带“阝”部的汉字:那、邮、部、郊、邻、阵、陈、限、险、际,让学生一一识字后,他们又发现“阝”部的汉字,有的在汉字的左部,有的在汉字的右部;同时又发现,“卩”部首的“竖”是垂露竖,“阝”部首的“竖”既可以写成悬针竖,也可以写成垂露竖。这些细微的区别被发现后,一年级的学生顿时兴趣盎然,把汉字练写得既准确又规范。

(三)教笔顺规则——感受美

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本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全都附带了笔顺书写的过程。为何一定要一年级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笔顺呢?按照正确的笔顺规则书写汉字,是写好一个汉字的关键。常见的汉字笔顺规则有:先上后下,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再封口等。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安排了“主、门、书、我”的书写提示,学生观察后发现:“点”在汉字正上方或左上方位置的,书写时应先写“点”;“点”在汉字右上方位置的,书写时应后写“点”。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点”位置不同后,学生书写的汉字就端正、漂亮了。我们还知道,有些独体字作偏旁时,笔顺会发生改变。如“车”,作为独体字时,最后一笔是“竖”;而作为部首时最后一笔却是“横”,还变成了“提”。笔顺的改变,笔画的变短,都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谦让的完美体现。写字中培德的渗透,再次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间架结构——创造美

间架结构指的是笔画搭配、排列、组合成字的形式和规律。在小学,常见的汉字结构有:独体字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结构等。间架结构是汉字的骨架,只有骨架立得起来,汉字才能端正精神。每个汉字的“主心骨”被称为主笔,只要找到主笔,书写时主笔写得稳,位置找得准,书写的汉字才美观。例如,教一年级下册《咕咚》一课时,很多学生的“家”字都写得“东倒西歪”、重心不稳的样子,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写好“家”字的“主心骨”——第六笔“弯钩”。于是创设情境说:“这个‘弯钩’多像我们的一家之主,为了全家人累弯了腰,虽然弯着腰但依然是顶梁柱,‘弯钩’不能偏,最后‘钩’要落在竖中线上,与宝盖头的‘点’呈一条直线,这样这个‘家’字才经得起‘风吹雨打’。”通过明确主笔、写好主笔,让学生不仅写好了“家”,还有了“家”的情怀和担当。

在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城”“坡”二字的归类写字教学中,学生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在教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三包围的字“匹、巨、周”与全包围的字“团、圆、国”的字的书写时,学生又发现了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要大小和谐,不要写得太靠右或太靠下,要写在包围部分的正中间。全包围的字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正,不能写成上大下小的形状,最重要的是国字框里的字大小要合适,同时要居中。经过一年多的写字训练,学生能敏锐地发现每个汉字的书写特点,以及汉字的和谐、对称之美了。

四、勤学苦练,成书法之风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书法学习也不例外。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漫长的过程里必须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延续。假如这个过程的某个阶段中断练字的刻苦,那么有可能影响前期刻苦的成果。所以书法的行当有“当日练当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俗语。为此,小学语文老师应从思想上、行动上帮助学生创造有利于持之以恒的条件。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让孩子轻松自如地书写,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学生近视、斜视、脊柱弯曲等不良后果。在书写态度上,把“提笔即练字”这几个字写在教室黑板的右上角,时刻提醒学生写字的态度。在握笔姿势习惯上,在写字过程中,先让学生熟稔儿歌——“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藏在后面,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握笔姿势在边说边练中慢慢培养起来。

五、实践活动,延书法之爱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学生打好写字基础——学会正确的写字技巧,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还可以在课后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室里张贴优秀学生的书法作品,鼓励学生的同时,也为教室增添了艺术之美;班级可以定期举办写字比赛,将课堂上的理论与平日的实践,融合到富有挑战性的竞赛中,既可培养学生的练字意识,又可促进学生练字的积极性;结合学校“书香校园”阅读活动,让学生用美观的汉字书法制作阅读小报,这样图文并茂的书画形式,改变了书写本上单一的、机械的抄写方式,让学生兴趣盎然;还可以举行汉字书法文化竞答比赛,将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慢慢地渗透到学生们小小的心灵里,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当然,写字的习得不能仅仅靠教师。家长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可通过观看与汉字相关的绘本或纪录片,提高学生的书写汉字兴趣,让学生感知汉字文化,感悟汉字的博大精深。

六、结语

总之,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承担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它既是文化自信的载体,也是传承文化的过程。教师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带着学生赏析名家作品,追溯汉字根源,探索汉字奥秘,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同时利用信息化、形象化的直观手段,教会学生正确、规范书写,写出书法的艺术之美;再有开展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对书法的爱延伸到课外,真正将汉字与书法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生活,相信种在小学生心灵里的那株文化自信的苗子不久将蓬勃生长。

 

林敏珍.如何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培养书法审美能力[J].写字教学,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