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

◎吴蕊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写字教学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低段语文写字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可以从汉字所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写字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等方面。从而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关键词:传统文化写字教学渗透策略

 

一、二年级正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正确的价值观等。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低段学生对汉字的掌握能力还比较薄弱,写字是最基础、重要的教学内容。写一手好字不仅是学生一项技能的获得,也在写字教学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品格。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结合学生当阶段的年龄特征,在写字教学中设计一些既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又可以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写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里,受自然环境、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沉淀着许多的精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礼义廉耻、风俗习惯等,其中有很大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是符号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汉字从古演变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通过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和演变历程等可以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其中,汉字的构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包含着对天地的敬畏、风俗、哲学思想和伦理制度等的传承。比如“地”这个字,它是由土和也组成,从字源上看,“也”这个字是女性的主要特征之一,与“土”组成了“地”,表示“地”像母亲一样,是养育万物的大地。“大”字像一个伸开双臂、岔开双腿、正面站立的巨人。而“天”字是“大”字上面加一横,表示苍天是至高无上的。这两个字透露出古人“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观念。类似的汉字还有很多,由此可见,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二)写字教学中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版语文教材通过对规范汉字的整理与书写,要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树立“写一笔工工整整的方块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信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也提出要求: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包含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教师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写字教学中也提出第一学段学生写字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无论是教材还是课程标准,都有突出写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去探寻汉字的根源,挖掘汉字书写的意义。尤其是低段要求会写的字多数是笔画简单的象形独体字,在写字教学的时候将这些符号文化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图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激发他们传承的汉字的愿望。学生初写汉字的时候从认识的偏旁和简单笔画去理解和书写的,对汉字本身含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字源出发,向学生传递汉字中的文化气息,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通过写字教学,教师激发了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提升整体的写字水平。书写规范的汉字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写字教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会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写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特点

(一)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性

低段学生写字教学的内容包括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执笔方式、运笔方法、正确使用田字格和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在这些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有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的体现,礼让谦逊等美德,这些在写字教学中体现着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性。

写字教学对低段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求程度较高,但主要更重在学生情感态度和习惯的养成上。在一笔一画中体会古人的思想,从字源和字理中感悟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生活哲理。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教会学生观察汉字结构、运笔特点和在行笔过程中的要求同时也传递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等。尤其是观察汉字构造进行字源、字义剖析时,能够观察到汉字结构特点里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想,如“礼让”、“谦逊”、“和谐”“包容”等文化特点。比如,为了形成顾盼和呼应之美,教写半包围结构的汉字时,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大小布局和整体结构,字的结构整体呈现左窄右宽,这种思想正如我们做人要有广阔的胸怀和大局观念,这是汉字的品格,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思想内涵。

(二)传统文化影响具有长期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的积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国家的发展更替的影响都是深远又长效的。教学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无论是写字教学时的态度、执笔的姿势、运笔行笔的习惯还是在写字教学时收获的道德的熏陶,对一个人医生的发展都是影响一生的行为,因此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体现出长期性。

由于低段学生刚入小学,还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态度与方法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要适应学生的终生发展的需要。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会写基本笔画、认识笔顺和常用偏旁部首。这些简单的笔画和偏旁从符号演变而来,认识和书写这些符号是文化的传承。在学生能力方面要求学生端正、正确书写规范汉字,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促使学生养成知行合一的品德,是学生应掌握的必备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书写汉字,有主动探究汉字的兴趣。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对中国汉字的热爱,逐步养成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学生的这些能力、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养成也如写字教学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熏陶,具有长期性。

(三)传统文化渗透方法有多样性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着许多优秀的中华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文物遗产、礼仪美德等。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观看影片、欣赏作品、操作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些方法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课堂生动有趣。采用学生感兴趣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汉字基本书写的同时又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三、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兼顾全面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关注整体的三维目标,也要设计一些能将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在目标中渗透传统文化具体划分到三维目标里,更加侧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然在知识能力与过程目标中,也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应结合写字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恰当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关注学生在写字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态度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和价值的共鸣。课标中对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通过写字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汉字结构美,感受传统美德。汉字的一撇一捺和整体布局这些都是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通过具体的某个汉字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也能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像写字一样,都需要认真规范。同时练习写字也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学生有了端正的写字态度不仅是品格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且继承和发扬。

(二)教学内容明确性与创生性统一

在写字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关注汉字本身的历史发展和汉字本身所具有的传承性,也要在教学时注重整合和创新,使得一些生字的教学在课堂上焕发新的生命。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刚开始进行写字教学时,都是从简单的笔画和偏旁部首进行教学。在写字教学的时候,既要将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汉字继续传承下去,也要使得它们在教学中焕发新的生命。比如最开始书写的横竖两笔,看似简单陈旧,在教学时实则包含很多的内容,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起笔、行笔、落笔中都内隐着价值观、审美的渗透。如“一”字的教学,除了纯表示数量外,一也还有专的意思,表示专一,在教学时也要把这些内容传递给学生,通过潜移默化让学生也树立专一的优良传统美德。“一”书写时包括顿、行、顿三步。引导学生控制好运笔,才能写出更为流畅的一横,呈现一种刚柔并济、行云流水的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固定性和灵活性共生

写字教学的方法沿用至今有很多固定的形式,讲授法、观察法教学等。这些固定的方法对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教学时也要注意灵活使用这些方法,让写字课堂更有趣。将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经典故事、郎朗上口的歌谣与写字教学的方法进行结合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制作成图片、视频等,示范字书写时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统编版二年级识字板块的四篇课文,有神州谣、传统节日等,在认识字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会写州等字。通过歌谣“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板书展示“州”字的书写和多媒体展示州字的演变,重点强调撇和两竖等距,顶部撇和短竖略低,末笔竖高。整个字的布局就像一副画一样,这幅画就是神州大地上的中华民族。通过这样的方法,寓教于乐,使得学生既掌握了汉字的书写也使得学生树立了爱国情怀,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突出教师的示范性

低段学生喜欢模仿,有着强烈的向师性。教师在教写生字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自己示范字的书写和讲解。在示范字讲解时,会让学生先观察汉字的结构,再拆解笔顺,跟着教师书空。教写时要做到每个字横平竖直撇舒捺有脚。汉字强调横平竖直,是中正平和至美的传统。教师的汉字书写工整美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对学生的理解与吸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生字的书写的关键要点、整体布局中所表达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正是低段学生应该树立和培养的,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的,有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既提高学生写字的水平,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之下,良好道德与情操也得以培养,使得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精髓得以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聂在富.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郑悦,苏虹.识字写字教学应重汉字文化传承[J.语文建设,2018(12).

5]张明凤.识字写字教学中如何凸显传统文化教育[J.人民教育,2018(1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肖雪.一撇一捺体会“人”的底蕴,一横一竖传承文化精髓——关于爱上汉字、写好汉字浅谈[J.作家天地,2020(21).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吴蕊(1999-),女,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学。

 

吴蕊.写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J].写字教学,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