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快乐学习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陈海梅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中挖掘中华汉字的奥秘和人文价值,学会总结识字规律、识字技巧,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知识的自主性,取得理想的识字教学效果。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要通过趣味识字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积累更多的汉字知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语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巧妙引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一)营造活跃、轻松的识字教学氛围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要想“巧妙引趣”,教师不仅要创新、拓展识字素材,还需要为学生营造活跃、轻松的识字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更为专注地参与识字活动,达到理想的识字效果。首先,教师要改变之前示范书写、板书呈现的识字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探究、发现、观察的学习机会。例如,在讲解陌生汉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从中探索汉字的书写规律,让晦涩难懂的文字更为趣味化地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走入“奇妙的汉字王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形式呈现汉字,实现“巧妙引趣”,促使学生主动识字,从中感知汉字中的人文魅力、艺术魅力。有的汉字可以表达人的动作,比如,“搬”“跳”“跑”“扛”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运动的形式感知汉字的具体含义;在学习“蝇、灭、浮”等汉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苍蝇拍的图片,并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记忆汉字。

(二)字画结合,引导学生去想象

小学生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思维“天马行空”的情况,教师不要否定、责怪学生的种种“奇异想象”,而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想象投入识字活动中。这样既能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识字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通过字画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想象,用心感知汉字中蕴含的人文魅力、知识力量。例如,在认识“鸟”这个字时,教师可以通过字画结合的形式,用多媒体技术给字配画,让学生认真观摩这幅画。这样,学生会认真观察“鸟”的书写结构,并且深入探究“鸟”字的含义,强化对所学汉字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创设具体化、趣味化的识字教学情境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要想获得理想的识字效果,就要改变以往教师主导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就应为学生创设具体化、趣味化的识字教学情境,让学生由“被动识字”转变为“主动识字”,从中感知汉字中的结构美、文化美。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表演、卡片图画、实物、插画的方式讲解汉字知识,带领学生深度剖析语文教材内容,科学设定识字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具体化、趣味化的识字情境中收获更多的汉字知识。例如,在阅读《雨》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先鼓励学生在本文中把陌生汉字圈画出来,并且设定“彩虹姐姐与大家一起学习”的主题情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张有关彩虹的图片,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以此来唤醒学生的识字动力。学生迫切想要学习“彩虹”两个字,就能主动去书写、去朗读,进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

(二)创设游戏化识字教学情境

小学生天生喜爱做游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创设游戏化识字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温馨、趣味的识字氛围,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识字活动,提高识字效率、识字质量。教师可以把抽象、复杂的汉字知识用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记忆汉字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听音识车”“认字上台阶”“送字回家”等识字游戏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识字效果。在“认字上台阶”识字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把需要认读的汉字用台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大胆挑战“走台阶”,只有读出、认出、写出汉字才能上台阶,最后比一比哪一个学生上的台阶最高,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读更多的汉字。又如,在“听音识车”识字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组生字,让学生依次读出生字,其他学生则要轻声发出“咔哒”声,营造火车正在行驶的情境。学生在读错字时,其他学生要发出火车出现故障的声音,并且要让其他学生来“维修故障”,帮助这位学生准确读出生字,这样火车才能继续开下去。通过创设游戏化识字教学情境的形式,能让识字过程更加有趣,在丰富学生汉字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互动能力、理解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提高了教师的识字教学质量。

三、直观展示,增强学生的记忆

(一)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性记忆

汉字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同时,汉字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关联较为密切,汉字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改变之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识字形式,应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性记忆,更为扎实地掌握汉字知识,总结、归纳识字规律。例如,在学习“饱满”这个词语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农作物玉米,让学生去形容眼前的玉米。

有的学生认为,玉米粒又圆又大,还有的学生认为,玉米粒密密麻麻的。学生通过反复观察、描述,能深刻感知“饱满”的含义,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用“饱满”来形容果实的大而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如,在学习“花苞”这个词语时,因为不能随意采摘花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含苞待放的荷花视频、图片,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花苞的含义。在学习“鸟”字时,很多学生容易漏写一点。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和“鸟”相关的画,让学生去观察鸟的外形特征,让学生把那一点看作鸟的眼睛,再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阐述,让学生牢记书写“鸟”字时不要忘了那一点。采用直观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能获得理想的识字效果,让学生感知到识字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习惯。

(二)借助动作,在实验演示中识字

在低年级识字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展示动作的形式让学生趣味识字,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全员主动参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灭”这个字时,教师可以用“动作展示+实验演示”的方式来呈现“灭”字的含义。教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先用打火机点燃一张小纸片,之后拿起布快速拍到纸片上,此时火瞬间就熄灭了。通过实验演示、动作展示,能让学生准确认识“灭”字,达到“知其意”的效果。同时,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自己做出动作指导、展示,还可以鼓励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认读汉字,以此来展示汉字的深层含义,强化学生对所学汉字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在学习“看”这个汉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看”的动作,有的学生会模仿孙悟空,把手放在眼睛上方四处观望,手的形状就像是“看”字中的第四画。学生感知到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会积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诵读识字,展示汉字文化

(一)在朗诵活动中体味汉字的韵味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诵活动中体味汉字的韵味,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古人曾经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让学生重复书写的识字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书写、记忆,从中总结经验、规律、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词串识字”的含义为“把独立、相互孤立的汉字放置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这样才能实现“连词成串、连串成篇”。例如,古诗富有音乐美、节奏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让学生以诵读的形式来记忆,让识字过程更加逼真、有趣。例如,在学习“脚丫”“贝壳”“沙滩”等汉字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去郊游》,展示大海的画面,并且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们一起去看海吧!”接下来,教师要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学生不由发出“美丽的沙滩”“金色的沙滩”“暖暖的阳光”等感叹,还有的学生说:“我想去捡贝壳,而且我希望我捡到的贝壳是金黄色的,像是小蜗牛的房子。”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表达,一边识字,可以取得很好的识字效果。

(二)在课外朗读中拓展识字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识字内容局限在课内教材中,而是可以通过课外朗读的形式,拓展学生的汉字识字量,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之后参与学习活动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朗读课外读物,把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然后教师加以辅导,或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沟通、交流,在合作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识字习惯。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物品、门牌、广告牌,实现课内素材的延伸和拓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读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趣味绘本读物,绘本读物中的故事有趣、图片生动、颜色鲜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识字量。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活了100万次的猫》《爷爷一定有办法》《丢饭团的笑婆子》《魔奇魔奇树》等绘本,让学生在朗读中识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获得综合发展。

五、技术支持,掌握汉字结构与内涵

(一)通过技术支持,化“抽象”为“形象”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要想取得最佳的识字成效,教师要通过技术支持,让抽象的汉字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参与识字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小学生的认知素养、理解能力有待增强。在识字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汉字笔画多、字形结构复杂,对于参与识字活动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识字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例如,在《秋天的图画》一课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认识“五谷丰登”“华丽”“雄壮”“凉爽”“叠翠”“宜人”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都是形容词,并且抽象、难懂。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秋景图,让学生去感知秋天的美丽情境,通过黄色的稻子、绿色的树木等,用心去感知“叠翠流金”等词语,在趣味识字活动中掌握汉字的结构与内涵。同时,在识字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字形结构,展示出汉字的正确书写顺序、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审美情趣

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汉字知识,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从中感知汉字的文化魅力、人文内涵。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活动中,教师要展示出汉字的德育价值、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识字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能用心去欣赏、学习汉字,提升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例如,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通过动画的形式播放“呱呱呱”的青蛙叫声,并且展示小鸟与青蛙的情境,让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动画中,跟随动画读“蛙”“鸟”“沿”等汉字。学生在观看故事动画的过程中能听到动画中的汉字读音,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之下让识字活动更为直观、生动,突破了识字难点,提高了识字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出汉字的音、形、义,强化学生对汉字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学习“日”这个汉字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轮红日,并且用鼠标来控制画面,让一轮红日逐渐演变为象形汉字,最终变成现代“日”字。通过观看动画,学生能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识字兴趣,进而主动识字。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诵读活动、游戏活动中去识字,用心感知汉字中的韵律美、结构美,创设多元、有趣味的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识字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陈海梅.趣味识字,快乐学习—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