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涵养小学生文化自信

—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例

金玉玲

(福清市三山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318)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新时代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为例,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小学语文;培养路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小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发展健全人格、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有效途径。

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伴随西方文化与多元主义思潮的传入,不少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甚至产生中国传统文化“无用论”的思想。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深厚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在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二、语文教学中的小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

(一)立足素材,激发学生文化认同

1.充分运用教材传统文化材料

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文化自信进行培养,需要以教材传统文化为学习资料为基础,在形式方面丰富识字写字教学。

作为促进教学的导入材料,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趣味故事类、插画类、动听乐曲类等。传统文化学习素材作为阅读材料,在辅助传授新知、丰富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同时,可以起到拓展延伸、复习巩固字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贝”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偏旁归类识字法进行学习内容的引申,其他常见偏旁部首如木、王字旁识字写字方法的引申归类,融合文字知识,丰富学习内容,加深巩固理解。

2.渗透教材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教材外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我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将课外传统文化与识字写字教学相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小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文化自信。比如,教师在教授教材儿歌内容《大小多少》时,可以结合一些经典国画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图文并茂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感悟的同时,让学生欣赏到国画的独特魅力,如图1所示。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教材外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营造识字氛围,使其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

3.追溯汉字文化,准确高效识写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将汉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追溯汉字文化,为学生提供准确高效的识记方法。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理解声符”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历程。如在讲授“江”字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工”字在《说文通训定声》中的含义是“大”的意思,所以学生在学习相关字如“虹”“缸”时,根据字义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挖掘素材,提炼汉字文化内涵

1.汉字的字形寓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汉字的字形,不仅具有表意功能,而且具有表音功能,字的读音与字的字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汉字字形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引导学生将所学汉字与所学知识建立起联系,从而加深对所学汉字的理解与记忆。在教“日”“月”“云”字时,教师可以借助象形字造字法、说文汉字形成过程进行讲解,如图2所示。

2.汉字的读音蕴含文化内容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读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将汉字读音与汉字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如在学习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诗句中,“丝”与“思”虽读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又一语双关,在文字上表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又如,在学习“鱼”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鱼”字的音义关系,其中蕴含着祖先对食物物资的丰盈充沛的期盼,投射出他们对后嗣子孙绵延不绝的祈求。在中国的传统佳节中,“鱼”类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富足和丰裕。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程度,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3.汉字的字义蕴含文化内容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还包含着民族的精神内核。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所共有的一种文化形态。通过学习汉字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认识中国历史,感知中国文明。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体系,中华汉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学习汉字的义,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民俗以及人文等。例如,“仁”字,意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友爱、互助和同情”。“仁”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一个“人”字,右边是一个“二”字,二人也,寓意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包含对父母长辈的孝顺、对兄弟姐妹的敬重、对大自然的包容,是“仁”的核心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汉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能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和精神。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1.说文解字,增强识字写字趣味性

汉字是汉语言的基石,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但是汉字有其独特的构造规律和美学特征,汉字学本身也是一门很有研究价值的学问,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汉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说文解字”中感受汉字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如在教学《花的学校》一文时,“花”字是由“艹”字头和“化”组成,笔者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展现出来。在教学中对这个字进行了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制作美食时,常常会在盘子里放上鲜花、花瓣等。这样做不仅能让食物变得更加美观,而且还能表达对食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对“花”进行拓展延伸,学生对这个字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2.引经据典,提高识字写字教学质量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经据典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成语典故,或者是一些经典诗词,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一词语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规”和“矩”的故事。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来源和含义,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规范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含义,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借助插图,融入传统文化

插图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插图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汉字书写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汉字书写技巧和书写规则进行理解。如在识字教学《日月明》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讲解汉字起源和发展,比如“日”字在甲骨文中就是太阳的形象,“月”字在金文中表示月亮;“明”字在小篆中表示太阳的形象,表示光明。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向学生详细讲解汉字演变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回归生活,践行学生文化自觉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进行识字教学

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将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汉字学习方法。如在教学“鸟”字时,教师可以将“鸟”和“木”两个字进行组合,使学生更容易记住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和建筑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祖国各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风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另外,在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汉字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动画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和意义,使学生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爱上汉字。

2.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写字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写字可以使学生提高识字写字的兴趣,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识字写字,通过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如,“月”字在汉字中属于偏旁部首之一,在整个汉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介绍“月”字时,教师可将“月”字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字知识,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教师应积极挖掘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将汉字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感受汉字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环节,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它既是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赵雨香,蔡婷.“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江西教育,2023(2):57-59.

[2]刘一.论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文化传承[J].辽宁教育,2022(21):50-52.

[3]王桂兰.识字与写字: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6):37-38.

(责任编辑:周志平)

 

金玉玲.在语文教学中涵养小学生文化自信——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例[J].文化自信,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