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构字规律,突破识字教学难点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万里

摘要:汉字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是以形为难点、以义为核心的音、形、义有机结合的整体。进行识字教学时,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象形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揭示出指事字中指事符号的作用,揭示出会意字中部件间的联系,揭示出形声字“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基本规律,就能够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目标。

关键词:识字教学;课件;构字规律。

 

汉字构字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是以形为难点、以义为核心的音、形、义有机结合的整体。课件是在一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编制者按某一思路设计制作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性的软件[1]

利用识字课件揭示构字规律,辅助识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形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够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目标。

一、揭示形体演变过程,突破象形字教学难点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2]。用象形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如手、口、耳、牛、羊、鹿、象、日、月、水、火等。象形字最初的形体就像是描摹实物的图画,学习象形字时,学生如果能够借助识字课件,直观地看到“实物—古文字—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就有助于突破识记字形的难点;学生如果能够借助识字课件,通过观察恰当的图画来理解字义,就会有助于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因此,制作象形字识字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实物图画、古文字和现代汉字动态展示出来,揭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在进行象形字识字教学时,对于难以识记字形的汉字,借助识字课件,揭示出其构字规律,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建立起汉字形、义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识记“鼠”的字形是个教学难点,可以利用识字课件辅助教学。首先,出示一幅“仰着头、张着嘴、拖着长尾巴”的卡通鼠图片创设情景,为学生理解字义打下基础。然后,动态展示出“鼠”字的演变过程:、鼠,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最后,激发学生探究汉字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鼠”字底部的“”,前两个“竖提”后面都带有“两点”,后一个“斜钩”后面却没有带上“两点”,这是为什么呢?对照“鼠”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鼠”字上部的“臼”,像老鼠仰着头、张着嘴、露出牙齿的样子。底部的“”,前两个“竖提”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表示老鼠的“爪子”;后一个“斜钩”是老鼠身子和长尾巴的变形,当然不可能有表示爪子的“两点”!

利用识字课件辅助识字教学,揭示构字规律,不但能够让学生牢牢记住 “鼠”字的形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探究汉字奥秘的兴趣。

二、揭示指事符号作用,突破指事字教学难点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常见的有“一、二、三、本、末、上、下、刃”等。指事字借助指事性符号表示抽象概念,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从古至今指事字极少的原因。学习指事字时,学生如果能够借助识字课件,明确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就容易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突破识字教学难点。制作指事字识字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构形理据把复合的形体分开,指明指事符号是什么,以及指事符号的作用。

在进行指事字识字教学时,对于难以识记形、义的汉字,借助识字课件,揭示出其构字规律,引导学生明确指事性符号、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就可以让学生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突破教学难点。

“本、末”都是指事字,在“本末倒置”这个成语中还保留着本义,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就可以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它们的构字规律,突破教学难点。首先,在一幅“枝繁叶茂、树根外露”的大树图片旁边,展示出“木”字的演变过程:、木。然后,在“大树”根部动态呈现出一条醒目的“红色粗线”,随后“、本”展示出来。接下来,“大树”根部的“红色粗线”消失,“树梢”部位动态出现一条醒目的“红色粗线”,随后“、末”展示出来。利用识字课件,将“木”字与“大树图片”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明白“木”是大树的象形。“红色粗线”在树根部位动态呈现,指导学生弄清楚“本”字下部的“—”是指事符号,在“本”字中指明树根所在的位置。“本”的本义是“树根”,后来才有了“事物的根本、根源,主要的,中心的”等意思。“红色粗线”在树梢部位动态呈现,指导学生弄清楚“末”字上部的“—”是指事符号,在“末”字中指明树梢所在的位置。“末”的本义是“树梢”,后来才有了“事物的顶端,末尾,尽头,不是重要的”等意思。

这样以来,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本、末”的构字规律,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本末倒置”的意思了。

三、揭示部件间的联系,突破会意字教学难点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如休、明、从、掰、采、看、牢、牧等。学习会意字的关键,在于抓住其“复合性”特点,理解几个部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组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制作会意字识字课件时,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构形理据把复合的形体分开,揭示每个部件的意思、几个部件合起来的意思。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于难以识记形、义的会意字,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其构字规律,让学生理解组成汉字的几个部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组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就能够突破教学难点。

受“取”字的影响,学生经常会把“敢”字右边的“攵”写作“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首先,借助识字课件出示一幅这样的画面:在古代战场上,获胜一方的士兵,用手拿着敌方战死士兵的耳朵,向首领邀功请赏。然后,展示“取”的古代形体“”。最后,揭示“取”字蕴含的奥秘:古时候,我国部族、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获胜一方的首领对士兵论功行赏时,让士兵把敌人尸体上的左耳朵割下来,交一只耳朵就证明杀死了一个敌人!“耳()”和“手()”放在一起,记录的就是这种统计战功的方法。“取”本义是“割下左耳”,后来才有了“捕获、索取、收受、采用”等义。

采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敢”字的奥秘。“敢”字在古代写作“”,就像是一个人双手紧握猎叉,迎面刺向野猪(豕)的样子。野猪是一种很凶猛的野兽,敢于和野猪进行搏斗并捕获它,需要有很大的胆量和勇气,所以“敢”字有大胆、勇猛的意思。后来,“敢”字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字形中已经很难发现“野猪”的影子了,但是,“手握猎叉”的样子(攵)还保留在“敢”字中。

“取”字中的“又”,表示的是一只手;“敢”字中的“攵”,表示的是“手握猎叉”的样子。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它们的构字规律,学生很容易就会记住他们二者在字形上的区别。

四、揭示基本规律,突破形声字教学难点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方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字义发生联系,声旁和字音发生联系,“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3]是其基本规律。形声字在我们的汉字中占80%以上,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其基本规律,初步建立起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起汉字构形系统性的观念,就会掌握在系统中学习汉字的方法。制作形声字识字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揭示形声字的基本规律。

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于难以识记字形、字义的形声字,利用识字课件揭示出其基本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就会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区分声旁相同的形声字

“清、晴、情、请、睛”是一组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学生使用时容易出错。如何利用识字课件辅助教学,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出示“青”字,让学生回顾它的读音;然后,给“青”字替换上“氵、日、忄、讠、目”等不同的偏旁,形成“清、晴、情、请、睛”这样一组字;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字音大多和基本字“青”有关,字义分别和各自的偏旁有关,从而揭示形声字的基本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方法。

2.区分形旁相同的形声字

学生学习了“贡、财、账、贩、购、贷、费、赏、赠”这一组形声字后,了解其读音分别与“工、才、长(zhǎng)、反、代、弗、尚、曾(zēng)”有关并不难,但是要明白它们的字义为什么大都与“贝”这种软体动物无关,却与“财富、买卖、贸易”联系在一起,会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同样可以利用识字课件。首先,出示“海贝”贝壳的图片;然后,展示“贝”字的演变过程:、贝;最后,给学生讲解我们的祖先曾经用“贝壳”作为货币的知识。学生就会明白“贝”字作偏旁的汉字,字义为什么多与“财富、买卖、贸易”有关了。

掌握了形声字的基本规律,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需要强调的是,汉字经过长期的演变,形声字中的“偏旁部首”大多仍能表达字义,“基本字”却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够准确表示字音了。这就要给学生强调,自主识字时千万不能出“秀才识字读半边”的笑话。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3.

[3]张大成,伍新春.语言文字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汉字识字教学的心理实质及其规律[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来源:

李万里.揭示构字规律 突破识字教学难点[J].林区教学,2008(3):36-37.(CN 23-10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