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师成长放在第一位

 

分享者: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李万里

采访人:本刊记者   

 

在去采访李万里校长之前,我上网搜索关于他的资料,却发现屈指可数,关于他个人事迹的仅有一篇。自1986年从汲县师范学校毕业,他就分配到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任教,至今已经工作近32年,可以说参与并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在这里,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历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教学副校长、校长职务,获得河南省特级教师、省教师教育专家、省教学标兵、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学员等多项荣誉,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著作11部。近日,记者来到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听李万里讲述他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故事。

用优秀文化滋养教师成长

记者:您是河南省特级教师,还是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这些荣誉的背后都有着不懈的付出,请问是什么力量促使着您一路不断成长呢?

李万里:可以说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师大浓厚的学术氛围。我刚到附小任教时,学历仅是中师。因为附小地处师大家属院内,到了晚上或休息日时,我经常会看到师大的老师们拎着书包去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去图书馆看书。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就是常态。处在这样的群体里,我感到自己学历太低了,必须继续学习进修。于是,我就报考参加了师大专科函授学习。当时,我不仅听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也旁听其他名师的课。师大经常会邀请一些专家教授作学术报告,我会挑感兴趣的去听。后来,当看到师大教师所做的一些课题与自己教学有联系时,我索性主动报名参与。人们都说“学在师大”,看到周围的大学生们都是那么刻苦学习,老师们也是那么认真执教,我就觉得自己不能懈怠。一路走来,从大专到本科,再到获得教育硕士学位,这都归功于师大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是师大文学院的王文彦教授对我影响特别大。王教授是我的硕士导师,虽然他已经去世几年了,但他的精神仍鼓舞着我,让我时刻牢记着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王教授对汉字研究很感兴趣,怎样把汉字文化、汉字构造规律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联系起来,是他一直研究的课题。王教授退休后又被返聘工作了10年。我师从王教授是在20022005年,那时能熟练运用电脑制作课件、维护网站,对年轻人来说都是很时髦的事。而年近70岁高龄的王教授也很在行。大夏天的,好多人都在路边树底下纳凉、休闲,他却经常端坐在电脑前扫描资料、制作课件、维护网站,衣服常常都被汗水浸透了……他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在读研究生期间,跟着王教授参与研究了不少课题,每当自己感到累的时候、有懈怠情绪的时候,就会去老先生家转一圈。一进家门,看到他辛勤工作的身影,心灵仿佛就得到了净化。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慢慢地在工作中去除了浮躁和惰性。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汉字研究,逐步开发了校本课程《汉字奥秘》,这门课程培养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直到现在,每当工作上有困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王教授,我想成为像他一样认真做事的人。

记者:从您的讲述中可以看出,是师大优秀的学校文化滋养了您,那么您怎样利用这种优秀文化去推动附小教师成长的呢?

李万里:师大这种纯粹的学术环境,的确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我校有近1/3的教师拿到了硕士学位,学校教科研成绩显著,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明显。然而,作为高校附属学校,教师流动较少。在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内,怎么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是值得思考的。在我们学校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家长。因为学生都是师大教职工子女,哪个教师教得好,很快便会有口皆碑。教师都特别在乎别人的敬重和推崇。我常常利用这一点激励大家,说师大是名校,我们附小教师的素质也代表和影响着师大的形象,希望每一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专业追求,在平凡中缔造卓越。精神上的鼓励使教师“累并快乐着”,焕发出极大的工作激情和创造灵感。

学校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了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我们特意把学校从1952年建校以来,每一届学生的毕业照制成宣传版面悬挂于教学楼道内,让师生了解学校历史,增进文化认同感。另外,我们在“评优评先”时,不论资排辈,而是坚持以德为先,业绩量化,不断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为教师树立专业成长榜样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校长才算好校长?

李万里:我认为,有教育情怀的校长,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放在第一位的校长,才算是好校长。我们学校领导班子4位成员,勇挑重担,全都工作在教学一线。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全部获得教育硕士学位、晋升为中小学高级教师,为教师们做出了榜样。

作为校长,更要以身作则,为教师树立专业成长的榜样。多年来,我一直都承担着教学任务,从事着课题研究工作,现在我还担着一个班的语文课。我认为校长不在教学一线,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和教师。

作为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孙广杰校长工作室”成员,我积极参加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河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各种研修培训活动,及时与全体教师分享全国各地的先进办学经验,找出与先进学校的差距,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记者:在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学校有哪些好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李万里:一是开阔视野,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这两年外出培训学习对我触动很大。“未来教室”“3D打印”“创客”……对于我们中西部很多教师来说可能还是陌生的概念,而在发达地区,却早已经进入学生的课堂。如果我们教师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出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竞争?

二是建章立制,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要外出学习一次;制订“超工作量奖励工资”分配方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多劳多得,优优酬。

三是树立榜样,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师中有很多积极向上,深受家长、学生喜爱,同事认可的教师,他们身上充满了正能量。在工作中,我会及时表扬这些老师的优点,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获科研成果奖教师分享经验等活动,讲述他们专业成长的故事。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采取“结对指导”等方式,督促优秀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听课评课、观摩教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给教师展示才能的平台

记者:前面您提到师大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促进了学校发展,那么学校在借力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好的做法可供其他学校借鉴?

李万里:是的,师大教师承担着很多教育科研课题,经常需要与中小学合作,师大每年也都有毕业生需要到中小学去实习。作为师大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自然有承担这些工作的责任与义务。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利用这些独特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积极为专家型教师创造条件。学校目前有3位专家型的教师受聘为河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担任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任务。学校领导督促专家型教师在指导、培养未来教师的过程中,梳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动去系统学习理论知识。

二是督促优秀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师大是“国培计划”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实践基地,学校安排优秀教师一方面承担师大“国培”任务,一方面担任“结对指导”新教师工作。优秀教师在承担“国培”任务、“传帮带”的过程中,不断梳理、反思、总结经验,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是促进合格教师加速专业成长。学校采用自主申报与领导评议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近30位教师积极承担师大本科生的实习任务,并对“带教”结果进行考核。有不少学校是不愿意接收师范毕业生实习的,担心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正是因为不断有实习教师来跟岗听课,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成了观摩课,不用心准备根本不行,无形中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记者:作为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校长工作室成员之一,您个人是如何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

李万里: 20158月,我被聘为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孙广杰校长工作室”成员。能够参加这项活动,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孙广杰校长的带领导下,我与其他工作室成员一起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我不仅关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且了解了加拿大、芬兰等国家的基础教育,开阔了国际视野。每次参加培训回来,我都要认真梳理培训内容,总结培训收获,抽出时间进行专题汇报,与全体教师分享收获。

只要条件允许,我就争取带领学校部分领导、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省内先进办学经验。我们还积极参加河南省教育学会小学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活动,站在全省小学教育的最前沿,在全省小学教育平台上进行交流学习。近几年,通过了解省内外及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域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很大提升,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来源:李万里.把教师成长放在第一位[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8(04):22-24.(CN 41-1041/H)